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不同焚化爐底碴物化性質比較分析 |
---|---|
作 者 | 林志棟; 陳韋伶; 黃大衛; | 書刊名 | 鋪面工程 |
卷 期 | 6:1 2008.03[民97.03] |
頁 次 | 頁35-54 |
專 輯 | 焚化爐底灰專輯 |
分類號 | 440.325 |
關鍵詞 | 焚化爐底渣; 儲存時間;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臺灣目前之垃圾處理已逐漸由掩埋方式轉成焚化為主,目前根據環保署網站所公佈營運中之都市垃圾焚化爐共有21座,每年實際垃圾焚化量達7,993,500公噸,根據環保署統計臺灣地區焚化爐產生灰渣量,在民國92年度達1,051,602公噸,這些灰渣目前幾乎完全採取掩埋方式處理。未來焚化爐數量增加中,因此尋求合理經濟有效的資源化處理方法是刻不容緩之工作。底渣由於性質性質較安定且不具危險性,使得底渣再利用於其他領域是可行,一般在利用於道路工程,掩埋場覆土、路基、混泥土磚、水泥原料等。 本研究主要針對臺北縣分別為樹林、新店、八里等三座焚化廠再經過鶯歌某資源處理廠處理之底碴進行物理及化學性質試驗,物性試驗包括:篩分析、比重、洛杉磯磨損試驗,而性質方面則進行pH值、水溶性氯離子、毒物溶出、化學成分及礦物晶相鑑定等分析。一般底渣依據焚化後處理程序不同可分為:焚化爐底渣、初級資源化處理底渣及水洗底渣,前兩著經過4.5個月之儲存堆置,而堆置方式分為路天及室外水池堆置。 由物性質試驗結果顯示經過儲存前後之底渣,物理性質並無未發現任何差異;而化學性質方面,各家焚化爐之化學性質趨勢幾乎相同,經過儲存後之pH值有些微下降、降雨也使得氯鹽含量降低、而毒物溶出、化學成分及礦物晶相鑑定於貯存期間觀察並無差異。 另一方面針對初級資源化處理底碴進行加州承載比四天浸水回脹試驗及砂漿棒體積變化量試驗,瞭解其應用之可行性;結果顯示:底碴應用於道路工程是可行的技術,而砂漿棒體積變化量試驗結果顯示,底碴對於鹼骨材反應而言,是屬於活性粒料,故應用在水泥混凝土工程方面尚有疑慮。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