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傅科系譜學的歷史分析模式及其對教育學歷史研究之啟示=Foucault's Genealogical History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Pedagogical History Research |
---|---|
作 者 | 李慧娟; | 書刊名 |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報 |
卷 期 | 2 2013.12[民102.12] |
頁 次 | 頁197-215 |
分類號 | 520.9 |
關鍵詞 | 系譜學; 教育學歷史研究; 傅科; Genealogy; Pedagogical history research; Foucault;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傅科反對連續性、同一性和起源探索的傳統歷史觀,而提出血統分析、崛起分析、效果歷史與歷史感的系譜學方法,其獨特的觀點和歷史分析法可為教育研究提供嶄新的思考模式與方法途徑。本文以基原問題研究法探究傅科系譜學歷史分析模式的主要意涵,剖析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並得到其對教育學歷史研究的啟示為:(一)打破起源迷失,耐心追尋細節事件;例如師資培育史的研究可掌握細節事件之下的權力技術,不放過任何相關人、事、物之報導、文獻、檔案、文件,以進行細節化的系譜學分析。(二)利用「血統分析」以洞悉政治技藝學之下的身體變化;例如由學校體罰的系譜學分析將可發現,零體罰時代存在著更精細、更高階的懲罰形式,也依舊存在著對學生的管治與規訓。(三)運用「崛起分析」以揭示教育場域之權力、鬥爭、統治與衝突;例如教育政策的系譜學分析能探究所有政策參與者的權力活動,重現並解釋在此政策擬定過程中的衝突與暴力事件。(四)發揮「效果歷史」功能以診斷並區別教育事件;例如性教育的系譜學分析,可從教育部《青春達人》國中生性教育自學手冊之停刊事件出發,掌握立法院、教育部與各機構等之官方文件檔案與各種輿論發聲等多方線索,藉以診斷出當前性教育之問題。(五)培養「歷史感」以去除同一性與知識意志;例如九年一貫課程的研究者之歷史感能使其免於被知識意志控制而相信九年一貫課程的真理地位,並能洞悉施加於九年一貫課程之上的權力關係與權力運作,以掌握當時各方勢力造成之影響。 |
英文摘要 | Foucault argued against the continuity, identity and origin research of the traditional history approach; he thus proposed a genealogical analysis of descent, emergence, effective history and historical sense. His unique perspective as well as mode of historical analysis provided us a new mode of thought and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This paper, using the genetic problem method,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major contents of Foucault’s mode of historical analysis and analyze the application of those ideas in the are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In the end, the author suggested five implications that could be well used in the pedagogical history research.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