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對避險基金角色的澄清與操作失敗的檢討 |
---|---|
作 者 | 鍾世靜; | 書刊名 | 國際金融參考資料 |
卷 期 | 44 1999.12[民88.12] |
頁 次 | 頁415-421 |
分類號 | 562.1 |
關鍵詞 | 避險基金;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避險基金(hedge funds)近來常被視為引發金融市場動盪的禍源,人們以有色不尋常的眼光看待一些大型避險基金。它們在操作上,行事詭密;大量借款的高倍財務槓桿運用;以小搏大,加重賭注的作風及從香港至倫敦金融市場翻雲覆雨的炒作,予人是貪婪投機者的印象。低風險結合高度槓桿的策略在避險基金中尚不多見,但並不意謂在其他的金融產業中,此策略亦屬非比尋常。投資銀行例行地將財務槓桿比率維持在超過 20:1 的水準。如同美國避險基金巨擘長期資本管理(LTCM),它們操作較大多數避險基金更為鉅量的衍生性金融產品,做為其賭局的財務槓桿。它們也更廣泛地使用二位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並為 LTCM創建者的Robert Merton與Myron Scholes所研發的尖端電腦金融計量模型。近年來發生了多次的金融危機,結果造成各銀行花費了許多的時間與金錢來發展複雜的風險管理模型。其中,最受歡迎,被LTCM與大多數銀行採用者為「風險值(value-at-risk,以下簡稱VAR)」模型。 此模型的功能在提供銀行於某一特定期間內可能發生虧損金額的概念。如果此估計數上升的話,銀行可以減少它的部位或增加額外的資本。不幸地,VAR 的方法有一些重大的缺點:首先,此模型假定市場不太容易發生極端的不良事件(如:股票市場崩盤);其次,相信風險模型所訂的特別押寶法則,反鑄成了大錯;最後,模型假定投機單位總是可以從其持有部位中脫離,沒有考慮到流動性風險。避險基金操作失敗,使得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帶給我們的教訓為:金融監管單位應加強管制避險基金與利用高財務槓桿操作的金融機構,提高其資訊揭露程度;金融機構必須正視模型分析的局限性,千萬不可忽視市場連動對風險的影響。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