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相關文獻
- 從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攝影圖像的二元觀點解讀人像攝影之觀者主體意識
- 符號學到現象學轉向--朝向攝影本體的閱讀行為
- 探析羅蘭‧巴特《明室》--以張照堂攝影作品為例
- 莫逆與分歧--政治受難者陳中統與陳映真的生命圖像
- Tension of the Apple Tree--A Study of John Galsworthy's "The Apple Tree"
- 具開創力的城市
- 軍事倫理之確保--組織面向的分析
- Lideranca e Clima Organizacional
- 技術基礎設施、產業聚群與與地方創新網絡建構之初探--以新竹科學園區暨周邊地區為例
- 全球網絡中的都會區域與城市:北臺都會區域與臺北市的個案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從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攝影圖像的二元觀點解讀人像攝影之觀者主體意識 |
---|---|
作 者 | 鄭正清; | 書刊名 | 商業設計學報 |
卷 期 | 1 1997.11[民86.11] |
頁 次 | 頁241-259 |
分類號 | 950 |
關鍵詞 | 人像攝影; 知面; 刺點; 氛圍; Portrait; Studium; Punctum; Aura;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直覺」是人類智慧的最高層次,因為它達到了對先驗本質的直接把握。(朱光 潛,民 59) 相片的本質就是在「靜觀」中成為自身賦予時空、精神、生命的體現。 本文即 試以羅蘭巴特 (R. Barthes) 攝影圖像的二元觀點: 知面 (studium) 與刺點 (punctum), 從經驗當下的「我」出發,由自我 (cogito) 本身的意識分析而瞭解到觀看,解讀人像攝影 之特質:(1) 觀者主體的情感意識;(2) 照片的氛圍;(3) 儀式化人像攝影行為。探討主體 (觀看意識 ) 與客觀 (照片 ) 兩者,存在於這「靜觀」中而產生的互動意義。 攝影本非語 言,但其特點即在於能包容多重意義。羅蘭巴特指出:攝影其實是帶動著欣賞者離開視覺, 而重回觸覺的存活 (existential) 幻想世界中, 在其中與被攝物發生身心感同的觸覺性、 生活與經驗的關係,而不是觀者與被觀者 (物 ),二度平面純視覺觀看的關係。因此,羅蘭 巴特認為攝影正就是在這點超越了其自身作為一平面影像,也否定了自身只做為媒介或符號 ,一項指涉 (referent) 背後之「所指 (signified ) 的工具,照片其實是被攝物的「物自 身」的體現。此一觀者主體意識,從經驗當下的「我」出發,去開發攀升到攝影的本體,深 具創意,並為攝影提供更多元的觀點與啟發。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