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相關文獻
- 風土病影響下的清法戰爭臺灣戰場(1884~1885)
- 馬偕醫院與臺灣早期的中醫防疫
- 以QBC[feb9]血液寄生蟲檢測法診斷瘧疾之效率
- 六朝時期人口遷移與嶺南地區瘴氣病
- 年齡、豬生殖與呼吸綜合症病毒及豬霍亂沙氏桿菌感染對豬肺泡巨噬細胞的表現型和功能之影響
- 瘧疾的探討
- 疾病、邊緣族群與文明化的身體--以1895-1945宜蘭泰雅族為例
- Imported Malaria: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31 Patients in the Era of Chloroquine Resistance
- 瘧疾(Malaria)
- Effect of Ceftiofur and Lincospectin Alone or in Combination for the Control of Combined Infection of PRRS Virus and Salmonella Choleraesuis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風土病影響下的清法戰爭臺灣戰場(1884~1885) |
---|---|
作 者 | 藍啟文; | 書刊名 | 洄瀾春秋 |
卷 期 | 8 2011.10[民100.10] |
頁 次 | 頁91-131 |
分類號 | 412.41 |
關鍵詞 | 病疫人數統計; 清法戰爭臺灣戰場; 瘧疾; 霍亂; 孤拔;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1884年8月至翌年7月於清法戰爭臺灣戰場上,北部來臺清軍12,000多人,半數受到瘴疫侵襲;法軍全軍5,000多人中超過1/4死於基隆的瘧疾與霍亂及澎湖的霍亂。雙方身陷在疾病環境泥淖中相互攻防、纏鬥,比誰先病倒。防守之便,反而是清軍於臺地戰場勝利的次要因素。其關鍵在於使清軍運補較法軍容易,也可就地增兵替補患者;反觀法軍卻是增援滯礙重重,清軍遂能以優勢人力對抗疾病行持久戰。清軍終在風土病這一影響勝負主要關鍵的幫助下,於近一年的持久戰中取得勝利。本文的結論:清、法兩軍的主要敵人都是疾病,死在人類手下的遠遠不比不上被疾病帶走生命的戰士,然而清軍人員基數因遠倍於法軍,相形之下耗損實力較厚。因此,清軍在風土病的天然防護網協助之下,透過持久戰的消耗戰贏得臺地戰場的勝利。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