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相關文獻
- 京劇名伶灌唱片心態探析--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相遇(以京劇為例之二)
- 京劇視聽媒介的演進--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相遇(以京劇為例之一)
- 京劇劇碼創作中幾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 「聽到臺灣歷史的聲音--1910∼1945臺灣戲曲唱片原音重現」中「京劇」部分的討論
- 京劇票友的專業精神--以余叔岩與春陽友會為主要例證
- "Non-Industrial" Music Business: Music for Social Minorities in Asia
- 「傳統」的再製 : 由河南朱仙鎮木版年畫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談起
- 專題報告:臺灣鼓勵民間參與保存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作為
- 臺灣民俗版畫研究歷程試論
- 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再現--臺北二二八紀念館口述歷史展示之研究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京劇名伶灌唱片心態探析--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相遇(以京劇為例之二)=Phonograph Records of the Peking Opera Masters: A Mentality Approach (A Peking Opera Perspective, Part 2) |
---|---|
作 者 | 王安祈; | 書刊名 | 清華學報 |
卷 期 | 41:1 2011.03[民100.03] |
頁 次 | 頁195-221 |
分類號 | 982.1 |
關鍵詞 | 京劇; 唱片; 余叔岩; 物質文化; 非物質文化; Peking opera; Phonograph records; Yu Shu-yan; Material culture; Non-material culture;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本文為「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相遇─以京劇為例」系列研究之二,聚焦於「京劇唱片」,切入物質文化與非物質文化相遇時的伶人心態。唱片傳入中國後,強大的傳播力量對於京劇典範的建立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但早期京劇名伶與新興物質文明產物初遇時,心態上未必全然信任,並不能將傳播重任安心交託唱片。本論文先指出早期唱片竟出現冒名假托現象,進而利用「摟葉子」等術語名詞,分析京劇流行時期伶人同行相忌的防人之心,解釋唱片贗品充斥的現象。後半以譚鑫培、余叔岩唱片為主,通過余叔岩不同時期灌片所選唱段之比較分析,考察余面對老師譚鑫培唱腔流傳的心態。從同戲不同段、不敢與之爭鋒,到自成一派後刻意重複,分庭抗禮,京劇師徒間微妙複雜的關係,可從唱片中窺測剔抉,而唱片對於典範建立所起的力量,自是不容忽視。本文以物質與非物質文化相遇為思考切入點,剖析伶人心態與京劇文化。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