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相關文獻
- 朱熹經典詮釋之理解循環析論
- 論戴震遂情達欲的新孟學
- 朱子哲學論易體與心統性情的交涉及劉蕺山的心之性情說對此的批評
- 理解中的原義與原意:朱熹與施萊爾馬赫的理解觀之比較
- Some Thoughts on Two Early Qing Readings of the Great Learning (Da Xue) in Light of Gadamerian Hermeneutics
- 高達美哲學詮釋學之原理--理解之歷史性與詮釋學循環
- 差異、詮釋與理解--關於「聞問課程」
- 詮釋、循環與生命之力--人文科學方法研究與真實性再現歷程
- 儒學的基源問題--「德」的哲學史意涵
- 理想世界的形塑與經典詮釋的形式--以朱熹「詩集傳」對「二南」的詮釋為例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朱熹經典詮釋之理解循環析論 |
---|---|
作 者 | 柯玫妃; | 書刊名 | 問學 |
卷 期 | 11 2007.06[民96.06] |
頁 次 | 頁1-18 |
分類號 | 125.5 |
關鍵詞 | 詮釋; 理解; 理解循環; 朱熹;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宋儒朱熹以「文本的原義」(Sinn meaning)、「聖人的原意」(Absicht intention),及詮釋者領悟知義理為詮釋目標。集宋學與漢學之大成,為中國的經學詮釋史提供既綜合又創新的詮釋方法:一方面擷取漢學著重訓詁的客觀性,另一方面則強調經典詮釋義理闡發的主觀性,並將兩者統一於理解的循環中,以理解的循環制約主觀與客觀的過度發展。是以,其詮釋方法是以對文本客觀性的理解為出發點,進而要求學者解經不要只停留在訓詁的階段,而在明白經典的原義與聖人的原意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闡發明主觀的義理,將求經文原義與聖人原意與義理解經相結合,從中發明與時代發展緊密相關的義理思想。客觀的訓詁與主觀的義理在理解的循環中得到一定的制約與統一。理解的循環實為朱熹經典詮釋集漢學與宋學之大成的主要因素,更保證了詮釋目標的完成。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