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徽州文書的研究及其展望=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on Huizhou Documents |
---|---|
作 者 | 中島樂章; 顧盼; 張純寧; 何昇樹; | 書刊名 | 法制史研究 |
卷 期 | 6 2004.12[民93.12] |
頁 次 | 頁259-314 |
分類號 | 650.6 |
關鍵詞 | 明清; 徽州; 契約文書;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徽州府位於安徽省南部山區,明清時期影響商業貿易流通的徽商以及蓬勃發展的宗族組織眾所皆知。從明代前期甚至更早,徽州重要宗族和地主保存許多記載土地與產業的文書,如土地契約、租簿、魚鱗圖冊、判例和商業文書、帳簿等等。相較於其他地區保存的文書多是清代以後的土地契約,徽州文書的數量更龐大,內容更多樣化,涵蓋的時代也更久遠。 1950年代早期土地改革運動期間,中國各地的文書大量遭受焚燬。1950年代中期地方當局指示重新收集徽州文書,其中屯溪古籍書店買進約十萬份有關祁門、休寧縣之文書,並再分別轉賣各研究機構、大學、圖書館以及北京、南京、天津各地的博物館等。此外,安徽省和黃山市的檔案處也獨立收集萬份以上的徽州文書。因此各研究機構收藏徽州文書的總數量,據推測已超過二十萬份。文化大革命期間,徽州文書研究完全中斷,1970年代晚期又重新著手收集、編目與相關研究。1980年代晚期已出版數套徽州文書選集,如《徽州千年契約文書》、《徽州文書類目》等。 1970年代晚期至1980年代中期,中國學者主要利用徽州文書分析土地所有權、土地佔有關係與佃僕制等主題, 1980年代晚期以後徽州文書研究主題的涵蓋範圍逐漸擴大。許多日本、韓國、西方學者和中國學者一樣,有關徽州宗族發展、鄉村統治、訴訟判決、農業活動、大眾文化、民間信仰、鄉村日常生活等問題,已經出版許多傑出的研究成果。徽州文書研究結合徽商和徽州文化,成為一門特殊的研究主題,稱為「徽州學」。徽州文書提供研究鄉村社會日常生活豐富而多樣的歷史資料,是過往由文人書寫或是官方編輯的傳統史料所難以深入瞭解的,在拓展中華帝國晚期社會、經濟、法律和文化史研究基礎上扮演提供第一手史料的關鍵角色。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