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相關文獻
- 兩岸.女性.酒吧裏的願景
- 對臺北、香港與上海三個國際金融中心未來發展之評估初議
- 城市規劃與使用管制體制的探討--上海市與臺北市的比較分析
- 從「哈日」現象看臺灣當前的文化及其發展進路
- Inter-regional Integration of Metropolitan Cluster among Shanghai, Taipei, Hong Kong, and Macao
- 臺北市貓蚤(Ctenocephalides felis (Bouche))之季節消長
- 全球都會區域的彈性身分想像:以臺北與上海為例
- 臺北與上海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之比較分析
- 30年代東京, 上海, 臺北的美術關係
- 臺北與上海中餐廚師工作知識之探討
頁籤選單縮合
題名 | 兩岸.女性.酒吧裏的願景= |
---|---|
作者 | 范銘如; |
期刊 | 臺灣文學學報 |
出版日期 | 20021200 |
卷期 | 3 2002.12[民91.12] |
頁次 | 頁39-52 |
分類號 | 826.6 |
語文 | chi |
關鍵詞 | 臺北; 上海; 酒吧; 新女性; 新世代女作家; |
中文摘要 | 在(後)資本主義與全球化熱浪的襲捲下,台灣和大陸的各大都市競相以國際化程度自我標榜。尤其在兩岸國際化最極致的都市,台北與上海,最明顯可見外來文化的影響。面對全球村的趨勢走向,許多學者憂心忡忡地提出後建民主義的警訊,擔心強勢經濟的衝擊將造成民族、本土文化的嚴重流失。有一些較樂觀的學者則認為,國際化的交流機制不但可以強化台灣大陸的競爭力,而且可以提供一個和解的平台,妤解兩岸長久以來的對峙緊張。 在每一波文化潮流的邊替中,女性,往往被當成時代的隱喻或象徵。九○年代大陸市場的開放、經濟的改革,台灣解嚴後各種大敘述瓦解中的原聲喧嘩,使得兩岸各自出現一批令人側目的「新人類」女性和新世代女作家。兩岸新世代女作家都熱中描繪新人類的生活與思考,在這批年輕女作家大膽坦率的書寫風格筆下, 「新青年」們最常聚集出沒的空間,不是公園郊野也不是書店戲院,而是Pub 、酒吧。台灣與大陸的歷史環境、生活條件儘管大相逕庭,文本;規的酒吧文化竟然出奇地類似:黃種都會青年男女中點綴幾個黑白面孔,在聲光酒色、人種雜遇、暴力藥品交織的幽暗窄小的迷幻空間中萍聚偷歡。 本篇論文的主曾想探問的是:在這貌似跨國界的酒吧世界裏,兩岸次文化在酒精、電音與麻藥的催化下逕行統一了嗎:置身在酒吧這個當代中外文化的交界上,兩岸新世代是否真已擺脫各自歷史的軌道,躍入全球化運行呢?或者,在貌合的表象下,仍是各自表述、各說各話? |
本系統之摘要資訊系依該期刊論文摘要之資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