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論唐代「集體意識詩用」的社會文化行為現象--建構「中國詩用學」初論=On Approaching the Collective Ideological in T'ang Poetry as a Socio-Cultural Act--A Prolegomenon to “A Study on the Function of Poetry:The Chinese Tradition” |
---|---|
作 者 | 顏崑陽; | 書刊名 | 東華人文學報 |
卷 期 | 1 1999.07[民88.07] |
頁 次 | 頁43-68 |
分類號 | 831.4 |
關鍵詞 | 集體意識; 詩用; 社會文化行為現象; 原因動機; 目的動機; 向下實指; 風雅; 切己性經驗; 同情性經驗; 旁觀性經驗; 向上虛喻; 騷; 即體即用;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本文主要的論題是:「唐代『集體意識詩用』的社會文化行為現象。」所謂「詩用」,指的是把「詩」當作「社會行為」的「語言媒介」去使用。所謂「社會行為」是一種具有「特定動機」並指向他人的行為。而一種「社會行為」如歷時性或並時性地有多數人反覆操作,形成「行為模式」,即是「社會文化行為」,當一種社會文化行為」普遍地發生,即可稱之為「社會文化行為現象」。至於「集體意識詩用」即指「詩」的社會性效用在於表現集體的存在經驗與實現集體共有的最高價值。 一般文學史所指「復古派」之唐代詩人,如陳子昂、李白、元稹、白居易等,都主張詩必須具有諷諭政教的效用。本論文以這些詩人群為考察對象。但是在方法上擺脫「文學本位」的立場,轉由社會學的進路,將他們的詩歌創作視為「社會文化行為」,而從「原因動機」與「目的動機」去探究他們此一行為的社會性意義。 研究的結果,發現唐代詩人這種「集體意識詩用」的「社會文化行為」頗為普遍,可以稱得上是一種「現象」。並由他們「目的動機」的差異,而區分為「向下實指」與「向上虛喻」二種類型,各為風雅之推極與離騷之變調。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