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臺灣產業外移與產業空洞化之檢驗 |
---|---|
作 者 | 謝寬裕; | 書刊名 | 臺灣經濟金融月刊 |
卷 期 | 35:8=415 1999.08[民88.08] |
頁 次 | 頁40-65 |
分類號 | 555.1 |
關鍵詞 | 產業外移; 產業空洞化; 對外直接投資淨額; 浴缸原理;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隨著一九九0年政府對大陸採取開放政策後,臺商紛紛將產業外移中國大陸,甚 至連根都未留臺灣,引起國人擔心臺灣將步美國(一九八0年代)和日本(一九九0年代) 之後塵,發生產業空洞化,而不利於臺灣產業之發展,本文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產業外移與 產業空洞化之理論依據,進而導出產業空洞化之檢驗指標,並以此指標檢驗臺灣是否因一九 九0年代產業過度外移而發生產業空洞化,以及應因之道。 經由本文之研究,可歸納下列研究結果: 1. Raymond Vernon ( 1966 )和 Louis T. Wells Jr. ( 1972 )之產品生命週期貿易模 型,可作為產業外移之理論基礎。 另外,田中喜助之先進國家與後進國家產品關連模型( 1983 ),可發展出產業外移與產業 空洞化之關連模型。 2. 根據此關連模型,可導出下列三項產業空洞化之檢驗指標: ( 1 )對外直接投資淨額(外國對本國直接投資減本國對外國直接投資)必須為負值, 亦 即外國產業內移少於本國產業外移。 ( 2 )失業率必須上升。 ( 3 )製造業產值佔 GDP 之比率必須下降。 若以上三項指標在某一段期間同時存在,則表示該國已因產業過度外移而發生產業空洞化; 反之,若其中一項指標不存在,則未發生產業空洞化。 3. 利用以上三項檢驗指標,發現臺灣自一九九三年起,對外直接投資淨額, 除了一九九五 年外,皆為負值;失業率由一九九五年之一.八 % 急遽上升至一九九六年之二.六 % 和一 九九七年之二.七 %;製造業產值佔 GDP 比率自一九八九最高之三九.四 % 逐年下降至一 九九七年最低之二七.七 %,這顯示臺灣自一九九六年起已因三項檢驗指標同時存在,而發 生產業空洞化。 4. 臺灣產業空洞化因應之道 ( 1 )更新產業結構 ( 2 )浴缸原理之產業調整策略 ( 3 )擴大內需應將國內資金導入製造業或第三產業 ( 4 )降低結構性失業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