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易經剝復兩卦原始本義析釋 |
---|---|
作 者 | 林益勝; | 書刊名 | 空大人文學報 |
卷 期 | 8 1999.06[民88.06] |
頁 次 | 頁1-12 |
分類號 | 292 |
關鍵詞 | 剝; 復; 有攸往; 貞; 凶; 无咎; 无不利; 君子; 小人; 元吉; 悔; 中行; 獨; 七日; 十年;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自十翼以來,對「剝」「復」兩卦, 都認為「剝」是剝落、剝蝕,「復」是恢復、是重新開始,實則,言剝為剝落、剝蝕則可,言復為恢復、為重新開始則不可。 「剝」字,西周期籍或為「宰殺」,或為「扑擊」,至春秋,始有「侵蝕」之義。「剝」義為「侵蝕」,應是《易經》作者之另造新義字。 「復」字,於《易》凡十七見,全作「返」解,於《詩》十四見,亦均作「返」解,復即返回原點。十翼及其後的義理派易學者以「恢復」釋「復」,不是西周時代之原始本義。剝卦與復卦旨在探討由於外在的侵蝕,及內在的心志消沉,造成每下愈況情形之因應原則。遭遇外在侵蝕時,上級要厚待下級,大家堅守本分,團結一致,共同抵抗外來的侵襲。如果是由於個人的內心因素,則心病仍用心藥醫,唯有力求自我提振一途。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