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相關文獻
- 臺灣與西藏及在臺的藏傳佛教研究
- 921震災中的在臺藏傳佛教
- 藏傳佛教源流及其在臺灣地區的發展
- 臺灣藏傳佛教發展管窺
- 藏學研究在臺灣
-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al Ash Artificial Reefs at Wan-Li, Northern Taiwan
- 記臺灣蘭科植物相新記錄種--緣毛松蘭
- 臺灣的氣候變化--氣溫和降水
- Change and Stability in the Dietary System of A Prehistoric: Coastal Population in Southern Taiwan: A Research Design
- Diurnal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Ichthyoplankton in I-Lan Bay, NE Taiwan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臺灣與西藏及在臺的藏傳佛教研究=Taiwan vs. Tibet and Tibetan Buddhist Studies in Taiwan |
---|---|
作 者 | 王俊中; | 書刊名 | 思與言 |
卷 期 | 37:2 1999.06[民88.06] |
頁 次 | 頁69-101 |
專 輯 | 臺灣與東亞宗教研究專號 |
分類號 | 220.9264 |
關鍵詞 | 臺灣; 藏傳佛教; 藏學研究; 歐陽無畏; 夏格巴;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近十餘年來,西方的藏學研究日益流行,儼然是一方顯學,但是其後的政治和商 業背景仍然是值得我們留意和思考的;而大陸學界過於考慮現實政治疆域取向,所造成的論 點之扭曲,亦非由我們所效法。本文之作,是以藏學與藏傳佛教的研究為例,觀察在以「客 觀研究」和「臺灣主體性」約角度下,臺灣對於西藏和其宗教,可以作怎樣的研究?本文主 要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概略介紹現今西方「關心」西藏的角度及其政治背景。第二部分 , 以四小段說明在 1949 年前中國大陸的藏學研究梗概:1949 年後初期僅靠歐陽無畏等少 數人的熱情支撐起來的藏文和藏學的研習風氣; 與第二代藏學學者的崛起和簡介; 以及 1986 年初「西藏研究會」的成立所代表的新的研究階段。 第三部分,以研究條件和外在背 景來解釋在臺灣目前研究藏學的優勢與侷限。第四部分,指出藏傳佛教對佛教研究的必要性 、臺灣過去的佛教界對藏學研究的狀況及其盲點,與在中國大陸和西方對西藏「兩極化」的 研究角度中間,臺灣的藏學界可以採取的策略。在最後的附錄中,列出作者所知大臺北地區 藏傳佛教修行道場的基本資料。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