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相關文獻
- 論郭耳堡、哈伯馬斯以及傅柯倫理立場的辯證--轉向後現代的多元論述與道德教育
- 論道德教育的合理性基礎--黑爾與哈伯瑪斯道德教育觀之比較及其反省
- 評Keith Jenkins: «On “What is History”: From Carr and Elton to Rorty and White»
- 哈伯瑪斯(J. Habermas)「現代性哲學論辯」與李歐塔(J.-F. Lyotard)「後現代知識論述」的論戰及其教育意義
- 後現代國際關係理論中的安全研究趨勢
- 後現代都市主義
- 孔子的仁學:一個後現代性的閱讀--兼議牟宗三先生對孔子仁學的本體化詮釋
- 鄉村發展的後現代意涵
- Invisible Realities in a Semi-transparent Envelope: A Dialogue with Calvino's Invisible Cities
- 析論現代性與後現代性下學校文化變革之價值危機與出路--學校社群理性取向之論述建構活動
頁籤選單縮合
題名 | 論郭耳堡、哈伯馬斯以及傅柯倫理立場的辯證--轉向後現代的多元論述與道德教育=Compare and Contrast on Lawrence Kohlberg's, Jurgen Habermas's, and Michel Foucault's Ethical Positions--Pluralism of Postm Odernity and Moral Education |
---|---|
作者 | 王俊斌; Wang, Chun-ping; |
期刊 | 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 |
出版日期 | 19990300 |
卷期 | 4 1999.03[民88.03] |
頁次 | 頁1-20 |
分類號 | 528.32 |
語文 | chi |
關鍵詞 | 道德發展序階; 論辯倫理; 審美式倫理; 後現代性; 多元論述; |
中文摘要 | 本論文企圖藉由「理論批判」與「實務檢證」等兩個層面,體現「後現代」多元 道德教育的圖像。就「理論批判」而言,筆者首先分析郭耳堡如何在「普遍性正義律」之下 ,建立起道德發展的普遍序階;其次,筆者則進一步討論哈伯馬斯又如何在反形上的溝通行 動中,通過論辯倫理賦予序階論更高層次 -- 普遍語用倫理?另外,一反郭耳堡或哈伯馬斯 的現代性基調,傅柯則在「權力關係」的論述裡,陳顯其美學化的倫理立場 -- 自我技術的 審美存有。 就「實務檢證」而言,本研究採取對立辯證的詮解方式,在比較上述三種倫理立場的程序中 ,筆者一方面確立了「後現代多元論」的道德分析;另一方面,當論述轉向「後現代」陣營 時,實務檢證與反省的結果,它又將明確地呈現出德育的後現代典範 -- 德育目標由絕對到 相對的轉化、多元文化課程的建構、對現行道德教學(道德討論教學、價值澄清法、德目教 學)的批判,以及新式評量典範(變通性評量)等等。 |
本系統之摘要資訊系依該期刊論文摘要之資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