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相關文獻
- 海峽兩岸證券爭議仲裁之比較研究
- 兩岸仲裁法有關仲裁協議與仲裁判斷撤銷的比較研究
- 外國仲裁協議、妨訴抗辯與假扣押、假處分--臺灣高等法院八十四年度抗字第一四三四號民事裁定、最高法院八十五年度臺抗字第二二七號民事裁定評釋
- 仲裁協議與仲裁判斷之司法審查
- 仲裁協議之自由與限制--兼論爭議之可仲裁性
- 撤銷仲裁判斷之事由得否由當事人約定?--以美國Hall Street Associates, L.L.C. v. Mattel, Inc.案件為例
- 仲裁前置程序之定性、功能及解釋課題
- 仲裁判斷經法院撤銷後的法律效果--撤銷判斷的判決對仲裁協議與對判斷域外效的影響
- 工程履約爭議之仲裁判斷撤銷訴訟
- 論工程仲裁中最具爭議性之前置程序問題
頁籤選單縮合
題名 | 海峽兩岸證券爭議仲裁之比較研究=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Arbitration of the Security Disputes between Taiwan and PROC. |
---|---|
作者 | 吳光明; Wu, Kuang-ming; |
期刊 | 中興法學 |
出版日期 | 19980900 |
卷期 | 44 1998.09[民87.09] |
頁次 | 頁123-154 |
分類號 | 589.42 |
語文 | chi |
關鍵詞 | 證券爭議; 仲裁; 仲裁判斷; 仲裁協議; |
中文摘要 | 一般而言,證券爭議係一種商務糾紛,當事人除可自行協商、聲請調解、法院訴訟外,亦可經由仲裁機構以仲裁方式解決,此部分海峽兩岸之處理方式並無不同,然而,在仲裁程序與仲裁理論上,則有顯著之差異。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六日,中共國務院證券委員會公佈「關於指定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為證券爭議仲裁機構的通知」。其後,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例會上,公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以仲裁方式解決仲裁爭議之決 定」;一九九五年中共仲裁法生效。 另一方面,我國證券仲裁係規定於證券交易法第六章,即從該法第一六六條至該法第一七○條。其中第一六六條第二項規定:「前項仲裁,除本法規定外,依商務仲裁條例之規定。」 換言之,證券交易法為規定仲裁之部份,適用商務仲裁條例之規定。因此,海峽兩岸在學說與實務上自有所不同,故比較之目的並不是要說明海峽兩岸之證券仲裁制度孰優孰劣,而是從社會制度、仲裁文化背景之不同,所衍生之差異加以比較,以檢驗出如何發揮證券爭議仲裁之功能。 |
本系統之摘要資訊系依該期刊論文摘要之資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