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相關文獻
- 運動介入對兒童骨質密度暨健康體能之影響
- 身體活動與骨密度的關係
- 國軍正常成人及運動傷害病患骨質密度和骨組織生化指標相關性的研究和評估
- 運動對骨質密度影響之探討
- 運動選手骨質密度與等速肌力的相關研究
-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of Children and the Correlating Factors
- 兒童運動目標取向量表之修定:信度與效度分析
- Comparison of Bone Mineral Density between Athletic and Non-Athletic Chinese Male Adolescents
- 運動用品產業發展趨勢影響兒童消費行為之探討
- 身體活動與老年人的骨骼系統
頁籤選單縮合
題名 | 運動介入對兒童骨質密度暨健康體能之影響= |
---|---|
作者 | 林麗娟; 羅詩文; 彭巧珍; |
期刊 | 成大體育研究集刊 |
出版日期 | 19980500 |
卷期 | 4 1998.05[民87.05] |
頁次 | 頁85-95 |
分類號 | 528.9013 |
語文 | chi |
關鍵詞 | 運動; 兒童; 骨質密度; 健康體能; |
中文摘要 |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運動介入策略對於兒童骨質密度和健康體能的影響。以29位國小四、五年級男性學童 (年齡11.2±0. 68歲,身高144. 8±5. 22公分,體重54. 3±6. 67公斤) 為研究對象。進行骨質密度、身體組成和健康體能的前測,並以六個月的「運動介入」(Exercise Intervention ) 策略,透過宣傳、演講、實際帶動、提供資料、發給提示運動錄音帶、作身體活動記錄和獎勵進步等策略,鼓勵參與體能活動;探討兒童在運動計畫介入前後骨質密度、身體組成和運動能力的變化情形,以作為推廣兒童參與身體活動,促進使康體能之參考。研究變項包括:骨質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骨質含量 (Bone Mineral Content, BMC )、體脂肪 (Body Fat )、非脂肪組織 (Lean Body mass ) 坐姿體前彎 (柔軟度)、仰臥起坐 (肌耐力)、立定跳遠 (肌力) 和800公尺 (心肺功能)。將前、後測所得的各項結果資料加以量化處理,並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資料,結果如下:一、身高、體重在實驗前後並無顯著差異,可以忽略體重影響骨質密度的因素。二、骨質含量在運動介入策略後有顯著差異 (p <.05),有可能是身體活動的因素,但不排除有成長或營養的因素存在。三、運動介入後對於非脂肪組織有明顯的增加 (P<.05),表示運動介入計畫有助於改善身體組成。四、運動介入策略對於柔軟度和腹肌肌耐力的增加有正面的影響 (p <.05 ) 對兒童採實驗控制方式進行研究確有其困難;妥善設計的運動介入計畫,可使研究對象對運動的態度由被動性改為自發性,有助於骨骼中礦物質含量的增加、改善身體組成及促進健康體能。同時也建議將各個實驗變項作相關、多重迴歸分析統計,以探討影響兒童骨質生長相關因素間的交互作用。 |
本系統之摘要資訊系依該期刊論文摘要之資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