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相關文獻
- 物理教科書蘊涵的科學發展模式之探討
- 臺灣大學物理治療畢業生現況之研究
- 在量子力學出現之前關於螢光與磷光的一段簡短的歷史
- 物理教科書的審查問題及如何選用好的物理教科書
- 論八十七學度大學入學考試物理科的命題設計
- 從書面教材編撰與學生閱讀理解的關係談空中大學教科書設計編撰
- 人物專訪:東海大學王亢沛校長
- An Apprenticeship for Physicists: The Sanitis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The Example of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 科技大學中物理教學問題之探討
- 與物體相連之彈簧的縱向振動
頁籤選單縮合
題名 | 物理教科書蘊涵的科學發展模式之探討=Inquiries to the Developmental Mode of Science Implied in Physics Textbooks |
---|---|
作者 | 陳瑞麟; Chen, Ruey-lin; |
期刊 | 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 |
出版日期 | 19981200 |
卷期 | 49 1998.12[民87.12] |
頁次 | 頁181-226 |
分類號 | 521.8 |
語文 | chi |
關鍵詞 | 大學; 物理; 教科書; 科學發展; 發展模式; |
中文摘要 |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大學科學(物理)教科書(textbooks)的編輯和內容結構, 以便探詢教科書中是否蘊涵了某種科學發展模式﹖這種蘊涵在教科書中的科學發展模式最接 近哪一個科學哲學家所提出的科學歷史發展模式﹖我們的結論是教科書蘊涵了一幅接近庫恩 (Kuhn) 所描繪的「常態科學式」圖像:科學活動的發展是一種歸納知識的累積, 今天我們 已經累積了許多可靠、權威性的科學知識,日後科學的一切活動即是不斷地在既成的寶塔上 進展。而科學家之所以能達到這個目標,是由於他們對現象進行中立、客觀的觀察,一方面 從觀察中歸納出現象背後的原理;另方面從測量性觀察中我們也能檢驗應用權威理論而設計 的實驗問題。並將所得數據和理論計算數值做比較,以便找出變因,排除誤差,達到更精確 的地步。後繼的理論並不是用來拒絕先行理論,只是改善了先行理論的精確程度和應用廣度 ,後繼理論的出現限制了先行理論的適用範圍,但兩者都是整個科學知識大廈的基石,在它 們的基礎上,科學能夠進一步地發展。 |
本系統之摘要資訊系依該期刊論文摘要之資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