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相關文獻
- 慢性C型肝炎之治療
- Interferon-α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 慢性C型肝炎與肝癌關係
- 臺灣肝臟病系列(40):慢性C型肝炎之抗病毒治療
- Expression of Interferon Alpha/Beta Receptor Genes in Peripheral Blood Cells of Chronic Hepatitis C Patients
- Probable Reinfection with Hepatitis C Virus in a Chronic Hepatitis C Patient with a Sustained Response to Combination Therapy
- Prolonged Interferon Treatment after Combination Interferon and Ribaviri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C: A Clinical Trial of Interferon Relapsers and Non-Responders
- Apoptosis in Viral Hepatitis B and C
- 重新建構針扎事件通報系統的處置流程
- 慢性C型肝炎的治療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慢性C型肝炎之治療=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C |
---|---|
作 者 | 劉俊人; 賴明陽; | 書刊名 | 臺灣醫學 |
卷 期 | 2:6 1998.11[民87.11] |
頁 次 | 頁661-667 |
專 輯 | 病毒性肝炎的新進展 |
分類號 | 415.5332 |
關鍵詞 | 慢性C型肝炎;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C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為一正單股RNA病毒,有6種主要基因型 (genotype)和超過50種的次要基因型(subtype)存在,可轉錄至少3種結構和6種非結構蛋白 質。其基因體具高度遺傳異質性(heterogeneity),此異質性在第二表面蛋白(envolope 2, E2)的 胺基端高變異區段(hypervariable region 1, HVR 1)最顯著。經C型肝炎抗體的血清學調查, 世界各國的抗體盛行率多在0.5∼2.0%之間,台灣地區的血清盛行率約為1∼3%,有些山地 或沿海地區其抗體盛行率甚至達到30%以上。許多研究指出60∼90%的輸血後肝炎和50∼ 70%的偶發性非A非B型肝炎(non-A, non-B hepatitis)是由HCV所引起。一般而言,急性C 型肝炎有60∼85%轉變成慢性C型肝炎感染,HCV感染後20年內,其相關罹病率或死亡 率並不嚴重,在10∼20年的追蹤中,約20∼30%的慢性C型肝炎病人會轉變成肝硬化,而 肝硬化的病人每年約1-4%會發生肝細胞癌。過去10年間利用干擾素α(interferonα, IFNα) 治療慢性C型肝炎的經驗顯示,肝功能代償良好且血清ALT值升高的患者,經干擾素治療 6個月後,約10∼20%的病人可以有持久反應(sustained response, SR)。而增加療程至12個 月或增加干擾素劑量,僅可使SR提高至20∼30%。開始干擾素治療後血清ALT值很快就 恢復正常是預測療效的較好指標,此外,血清HCV RNA的濃度、HCV的基因型與肝硬化 在許多研究亦發現與干擾素療效有密切關聯。因此目前最好的治療策略就是選擇合適的病人 進行干擾素嘗試治療,然後在治療第12個星期時進行評估,以決定是否繼續。延長干擾素 療程至一年、或是以IFN加上ribavirin的合併療法,是未來治療慢性C型肝炎的主流,後 者不僅可以治癒約50%的未經干擾素治療的慢性C型肝炎病人,對干擾素治療失敗者此合 併療法亦有良好效果。未來欲提高慢性C型肝炎的治癒率,以減少肝硬化、肝癌的發生, 必須再繼續開發新一代的藥物,如HCV的蛋白�“磻謇�(protease inhibitor)。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