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論「創新」為分群的基礎=The Importance of Shared Innovations for the Subgrouping of Chinese Dialects |
---|---|
作 者 | 黃金文; | 書刊名 | 中國文學研究 |
卷 期 | 11 1997.05[民86.05] |
頁 次 | 頁97-115 |
分類號 | 801.1 |
關鍵詞 | 創新; 歷史語言學;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這篇文章的討論重點主要在闡明「創新」為分群的依據,並進一步詮釋「創新」為兩型。然「創新」之作為歷史語言親族樹的預設,實際上卻與另外兩個假設一趨異、地理隔絕,密切相關,因而本文區分為三節: 一、歷史語言學「親族樹」的預設之一:語言的進化﹖ 二、歷史語言學「親族樹」的預設之二:地理的隔絕為分化條件 三、歷史語言學「親族樹」的預設之三:創新為分群的基礎 在第一節裡我們談到:歷史語言學的「親族樹」原是得自生物學系譜的啟示,所表述的應是親疏關係或者語言結構的承繼關係等「趨異性發展」在語言發展裡並沒有進化的色彩,語言的演變也沒有事先預定的進程。 在第二節裡我們討論過去學者們假設語言或方言的趨異性發展是因地理山川的阻隔所造成的,但至少在漢語的經驗是:在若干世代後這些方言又彼此接觸,或者從來就不曾隔絕往。 那麼,若干分佈區域相近的方言,彼此間除了呈現語言分化發展的各個過渡形式外,還可能有些什麼關係﹖ 語言或方言間之所以隱含多種錯綜複雜的關係,主要的原因可能在於:語言學者無法確認語言分支時,眾多語言支系的確在隔絕的地理環境下獨立發展。這種語言承繼與接觸關係交錯糾葛的情況,在漢語方言裡尤為顯著。在這種情形下,我們要如何區別哪些變化是某個方言內部自發性的特徵,哪些則是因為臨近方言的影響所及呢﹖因此,我們將在第三節裡藉著湘語的顎化現象來重新思考「創新」的定義及施用範圍一其它方言的影響可否納入創新的容許範圍內﹖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