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相關文獻
- 道醫論
- 中國六朝時期的巫覡與醫療
- 明代醫學研究--以「醫學教育」及「醫德」為中心
- 何謂道醫?
- Clinin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nagement of Enterovesical Fistulas
- 試論中國大陸醫德滑坡
- 以皮膚穴道電機能篩檢儀對婦科腫瘤病人治療前後及恢復期之觀察
- 中醫望診(舌診)系統(2):舌紅外線影像攝影系統在上消化道病人之運用(2-2)
- 中醫概念於臨床護理實務之應用
- Scintigraphic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Test in Patients Fed by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Correlation with 24-Hour Esophageal pH Monitoring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道醫論 |
---|---|
作 者 | 龔鵬程; | 書刊名 | 中國國學 |
卷 期 | 25 1997.10[民86.10] |
頁 次 | 頁17-37 |
分類號 | 413 |
關鍵詞 | 巫; 道; 醫; 儒醫; 經脈;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中國醫學的發展,應起於早期巫祝之禁咒祈禳,其後則用湯醴草藥,並逐漸採用 針法與灸法。在戰國以迄秦漢之際,經脈理論漸認形成,鬼神崇人之觀念,漸為邪氣致疾論 所替代,因而發展出以「補瀉」為基本原則的調經理氣治病法,並由針炙運用到湯液方面, 導致醫術發生典範轉移的現象。古之巫醫,分化成為巫與醫。 巫者,自然仍以其禁咒祈禳,從事著奉侍鬼神的工作;醫者,則除了講調經理氣的一支 以外,似乎還有另一支「道醫」的傳統。由<馬王堆醫書>、<太平經>、<素問>的道教傳本以 及<素問>的道教傳本以及<素問>的注解中,我們即可窺知有一種根據道教思想,並廣泛吸收 禁咒、存思、服氣、按摩諸術法的醫統在發展者,與醫者之間,亦頗有交集。 宋朝以後,醫者之傳承漸漸依附於儒學體系,出現「儒醫」的觀念,不但以<易經>等儒 家經典來解釋醫籍,排斥禁咒、服食、辟穀、調氣諸法,且不承認神仙家及房中術可列入醫 學傳統中,形成另一次典範轉移的變革。「道林養性」之說,漸成「儒門事親」之業。 本文旨在說明這個醫學的傳統變遷的歷程,並考察彼此內部之關聯,說明宋代以後僅以 儒醫學史所造成的偏失。文分七節。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