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頁籤選單縮合
題名 | 水稻與陸稻在水田栽培下期作間生長及產量之差異= |
---|---|
作者 | 賴明信; 楊純明; 郭益全; |
期刊 | 中華農業研究 |
出版日期 | 19951200 |
卷期 | 44:4 1995.12[民84.12] |
頁次 | 頁379-390 |
分類號 | 434.111 |
語文 | chi |
關鍵詞 | 水稻; 陸稻; 品種; 生長; 產量; 期作; Lowland rice; Upland rice; Variety; Growth; Yield; Cropping season; |
中文摘要 | 本文旨在探討水稻與陸稻兩生態群在水田栽培下生長與產量之差異, 並比較其在不同栽培季節之表現,試驗於1994年一、二期作在臺灣省農業試驗所 農場進行。由生長性狀之變方分析發現,一期作族群50%抽穗期時兩生態群間僅 植株分蘗數差異顯著,至收穫期除植株生質量外其餘性狀均差異顯著;二期作 株高與分蘗數於抽穗期及收穫期時皆差異顯著。由產量及產量構成要素變方分析 顯示,生態群間達顯著差異之性狀一期作有穗數、粒數、稔實率及千粒重,二期作 有穗數、穗長、千粒重及實測產量。兩生態群之生長性狀與實測產量相關分析結果 顯示,實測產量與生長性狀之相關性隨生育時期之不同而有變化。而實測產量 與產量構成要素及收穫指數間之相關性,一期作水稻產量與穗數及一穗粒數呈 顯著正相關,與穗長呈顯著負相關;陸稻則與穗數、稔實率、一穗粒數、千粒 重及收穫指數皆呈顯著正相關。二期作水稻產量僅與一穗粒數呈顯著正相關, 陸稻則與穗數、稔實率及收穫指數呈顯著正相關。將兩期作皆相同之陸稻品種 生育性狀合併分析,結果顯示除了抽穗期時之分蘗數及植株生質量外,其餘生 長性狀期作間差異皆顯著。而抽穗期時之株高及植株生質量和收穫期之葉面積 及分蘗數品種與期作間具有顯著交感效應。除千粒重及收穫指數外,實測產量 及其他產量構成要素期作間差異均顯著,而稔實率、千粒重、收穫指數及穗長 等性狀品種與期作間則具有交感效應存在。 |
本系統之摘要資訊系依該期刊論文摘要之資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