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水稻期作與地區間產量及產量構成要素之品種間差異 |
---|---|
作 者 | 蔡金川; | 書刊名 | 中華農業研究 |
卷 期 | 42:2 1993.06[民82.06] |
頁 次 | 頁99-111 |
分類號 | 434.111 |
關鍵詞 | 水稻; 產量; 產量構成要素; 期作; Yield; Yield component; Crop season;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本試驗以秈梗稻各十五個品種為材料,分別於臺北及臺中地區進行兩期作之田間試驗,調查各品種之抽穗期,並於成熟期測定產量與產量構成要素。目的在探討水稻品種於不同期作或地區間,對於產量及產量構成要素之表現狀況,及其品種間之差異,所得試驗資料,可供育種家之參考應用。由試驗結果得知,秈梗型品種第一期作之產量高於第二期作,臺中大於臺北地區。產量及產量構成要素之期作間或地區間之差異,及品種間差異皆達1%水準的顯著性差異。其他之交感作用大部分亦極顯著。而產量構成要素方面除了千粒重之外,其餘與產量之變異並不一致。不論期作或地區.表現高產品種為臺農67號(Tainung 67)、臺南5號(Tainan 5)、臺東29號(Taitung 29)、臺中秈10號(Taichung Sen lO)及嘉農秈11號(ChianungSEN ll),而期作性豐收之品種,第一及第二期作分別為臺農62號(Tainung 62)、高雄秈7號(Kaohsiung Sen 7)與豐錦(Toyonishiki)、臺農秈12號(Tainung Sen l2)這些品種大部分屬於穗數型。穗數之環境(期作、地區)間之品種相關係數皆為正相關,表示穗數對不同環境有較穩定性之表現。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