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相關文獻
- 外源性內泌素在豬隻生殖之應用:貳、雌素二醇與人類絨毛膜激性腺素誘導新母豬排卵受胎之影響
- 月齡和PMSG (孕馬血清激性腺素) 之劑量對新母豬誘發排卵數目之影響
- 外源激性腺素誘導新母豬超級排卵
- Pregnancy by Ovulation Induction and 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 then Fetus Discovered to Have Isolated Agenesis of the Corpus Callosum: A Case Report
- 新母豬發身期影響之相互關係
- 新母豬血漿中硫酸雌素酮濃度與其懷孕狀況及每窩胎豬數之關係
- 新母豬子宮內灌注 17β--雌素二醇與前列腺素E[feaf]對其黃體功能之影響
- 刺激排卵的Clomiphene Citrate之展望
- 豬的過剩排卵處理方法之檢討
- 激性腺素釋放素類似物之合成及應用評估
頁籤選單縮合
題名 | 外源性內泌素在豬隻生殖之應用:貳、雌素二醇與人類絨毛膜激性腺素誘導新母豬排卵受胎之影響= |
---|---|
作者 | 賈玉祥; 莊啟芳; 黃錦源; |
期刊 | 科學農業 |
出版日期 | 19941000 |
卷期 | 42:9/10 民83.10 |
頁次 | 頁297-301 |
分類號 | 437.654 |
語文 | chi |
關鍵詞 | 雌素二醇與人類絨毛膜激性腺素; 排卵; 受孕; 新母豬; E+HCG; Ovulation; Conception; Gilts; |
中文摘要 |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E+HCG誘導日齡從200日至300日新母豬排卵是否可行,同時並探討E+HCG處理後新母豬何時排卵與是否有卵巢囊腫發生,部分新母豬經E+HCG誘導發情後,予以配種受胎,了解懷孕早中期胚胎存活之情形。試驗結果顯示39頭新母豬經E+HCG處理後,35頭具有排卵現象,排卵率為89.7%,其中7頭具有黃體性之濾泡囊腫,佔誘導新母豬排卵頭數之20%。其排卵數從13個至33個不等,均較正常發身新母豬之排卵數為高。另外12頭未發身新母豬經E+HCG處理後,前3日新母豬卵巢並無排卵現象,至第4日方有血體之出現,顯示豬隻卵巢濾泡發育至排卵發生,約需3日之時間,據此推論E+HCG處理後,最佳配種時間應為處理後第3日。再以另外10頭日齡約為235日之新母豬以E+HCG處理,於發情後配種,分別於配種後25日(懷孕早期)與50日(懷孕中期)屠宰,檢視其胚、胎存活情形,結果顯示10頭新母豬之受孕率為80%,平均排卵數為12.33,懷孕早期胚數為11個與中期之8個,胚重分別為1.76克與8.96克,至於胚胎存活率,懷孕早期與中期分別為89.75與64.5%。 |
本系統之摘要資訊系依該期刊論文摘要之資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