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相關文獻
- Two Faces of an Old Argument: Historicism vs. Formalism in American Criticism
- 作者該死:新批評、結構主義、解構主義的觀點
- 張大春《戰夏陽》的解構閱讀
- Kip, or , Empires Fall, but Their Literature is Eternal
- 從靈感到服裝設計管理的教案研究--以解構主義為例
- A Genealogy of Postmodern Anti-essentialism: Nietzsche and Derrida
- 文學的思索者威勒克[Rene Wellek]--新批評與比較文學雙璧
- 解構理論批判
- The Crisis of the Literary:Culture Studies v.s. The Aesthetic
- 意義的挑釁--德希達與保羅.德曼的解構主義及其在當代社會的文化解釋探究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Two Faces of an Old Argument: Historicism vs. Formalism in American Criticism=一個長久爭議的兩面:新批評對舊歷史主義、解構主義對新歷史主義 |
---|---|
作 者 | 柯理格; 何文敬; | 書刊名 | 歐美研究 |
卷 期 | 21:4 1991.12[民80.12] |
頁 次 | 頁1-25 |
分類號 | 829 |
關鍵詞 | 美國文學; 批評; 新批評; 解構; 舊歷史主義; 新歷史主義; 解構主義; |
語 文 | 英文(English) |
中文摘要 | 一九四○、五○年代舊歷史主義與新批評之辯論和當前新歷史主義與解構之辯論 ,兩者間有何異同﹖而使此一問題更趨複雜的是舊歷史主義和新歷史主義之異同,新批評和 解構之異同,以及更明顯的對立理論間之異同。主要的對立是在下列兩者間:一方執著於本 文 (text) 得以成長之根源,視之為文化的產物;另一方執著於那些文本的價值,視之為完 全實現的美學實體,是悠久的跨文化傳統之一環。這種對立可見於文藝復興時期「古典的」 與「本土的」之論戰,十七、十八世紀「古代」與「現代」書籍之論戰,以及 (在本文中最 重要的 ) 美國境內為了主控我們的文學而引發的歐洲 (主要是英國 ) 傳統與本土來源之論 戰 (套用雷夫 [Philip Rahv] 的話, 即「白種人」 ["Paleface"] 和「印第安人」 ["Redskin"] 之對抗 )。雖然許多最優秀的作家同時具有這兩邊的特徵,但是我們可用此一 對立之觀點閱讀幾乎所有的美國文學與批評。舊歷史主義與新批評的辯論即為此一古老爭議 的自然結果;或許,新歷史主義與解構的辯論終究與之相去不遠。雖然新歷史主義和解構同 樣具有後結構主義強調語言之特色,但新歷史主義訴諸社會政治力的主導現實,這一點與解 構訴諸文本的「自由發揮」背道而馳。這是決定論與自發性爭議的另一個最新版本,是我們 文化文本中壓抑與抗拒間之紛爭的一面新面貌。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