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相關文獻
- 創傷、脫離與入世靈恩--宋澤萊的小說《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
- The Appropriation of Postmodernism in Feminist Discourses
- 當前臺灣國家認同論述之反省
- 在主體哲學的廢墟中重估自我--呂格爾[Paul Ricoeur]的自我詮釋學評述[座談會]
- 「此有之為在世存有」中之辯證性張力:海德格「存有與時間」核心思想脈絡綜觀下之具體主體性初探
- 運動「身體主體」的時間性經驗之應用
- 歷史批判法之商榷
- 主體與/或「主体」(shutai)及文化差異之銘刻
- 兼顧與時俱進的歷史與歷史詮釋--從胡塞爾[Edmund Husserl]「主體的時間性」談起
- 臺灣成人版的哈利波特--評宋澤萊《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創傷、脫離與入世靈恩--宋澤萊的小說《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Trauma, Disembodiment, and the Charismatic Reincarnate in Song Zelai's The City Where the Blood-Red Bat Descended |
---|---|
作 者 | 李鴻瓊; | 書刊名 | 中外文學 |
卷 期 | 30:8=356 2002.01[民91.01] |
頁 次 | 頁217-250 |
專 輯 | 災難、創傷與記憶:第二十五屆全國比較文學會議論文專輯(上) |
分類號 | 863.57 |
關鍵詞 | 宋澤萊; 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 主體; 時間性; 創傷; 靈恩運動; 聖靈; 模擬; 傳譯; 詮釋學; 後結構主義; Song Zelai; The City Where the Blood-red Bat Descended; Subject; Temporality; Trauma; Charismatic movement; Holy spirit; Mimesis; Translation; Hermeneutics; Poststructuralism;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本文主要討論宋澤萊的小說《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1996)中的歷史災難、創傷與靈恩(聖靈的恩賜)等主題。本文從當代文化理論(特別是後結構主義)與創傷理論的角度出發,結合佛教、基督教「靈恩運動」、聖靈論與保羅神學,來討論主體面對創傷的四種方式,並進一步整理小說中聖靈運作的方式,以說明創傷的時間性以及創傷經驗的接取與傳譯。最後,本文提出一種創傷詮釋學,以說明這本小說對當代文化(理論)的困境有何啟發。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