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相關文獻
- 美學、民族誌與文學的文化功能:專訪嘉布瑞兒.舒瓦伯教授
- Desire and Its Traces in Hegel, Kojeve, Lacan, Deleuze & Guattari
- 文明的兩難:精神分析理論中的壓抑及其機制
- 走出「唯一」,流向「非一」:從佛洛伊德到依蕊格萊
- 精神病、話語結構與慾望辯證:拉岡理論的出發點
- 生死距離上的肉身火山線:何曉玫從《默島新樂園》到《極相林》的身體創造
- 意符裂隙裡的書寫:情動與語言共構的女性主體
- 精神分析視野下的《盛夏光年》
- 從愛、慾、知識迷宮到陰語的謎域:孟若小說〈出走〉與拉岡《第二十講座》的雙向閱讀/分析
- 從男性書寫材料看三至七世紀女性的社會形象塑模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美學、民族誌與文學的文化功能:專訪嘉布瑞兒.舒瓦伯教授=Aesthetics, Ethnography and the Cultural Function of Literature: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Gabriele Schwab |
---|---|
作 者 | 嘉布瑞兒.舒瓦伯; 邱漢平; 梁一萍; 陳艷姜; | 書刊名 | 中外文學 |
卷 期 | 30:4=352 2001.09[民90.09] |
頁 次 | 頁128-147 |
專 輯 | 全球化時空交換專輯 |
分類號 | 816.9 |
關鍵詞 | 民族誌; 書寫文化; 後現代人類學; 柯里福; 溫尼卡特; 拉岡; 美學文學移轉; 佛洛伊德; 食人現象; 主要過程; 次要過程; 克里斯蒂娃; 論定; 詩語的革命; 包勒斯; 憂鬱症; 群體共識; 人文模式; 李歐塔; 德勒茲; 美的美學; 雄偉美學; 欲望生產;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校區批評理論研究所所長舒瓦伯(Gabriele Schwab),一九九八年暑期在國際人文理論學院(International School of Theory in the Humanities) 講授「想像人種誌:文學研究中的人類學傾向」專題研究。三位來自臺灣的學者,也在西班牙聖地牙哥大學(University of Santiago de Compostella)參加這項研習會,對於舒瓦伯教授講述的以人類學重新定位文學研究,頗為傾倒,因此做了一次專訪。訪談中討論的議題,包括民族誌作為因應人文學科危機之基礎,乃基於回歸文學之文化功能,把文學作為文化接觸的媒介。其次談論從不同理論尋找工作靈感,並從中組合適用的理論。文學移轉(literary transference)被視為在移轉性空間中運作,這個空間存在於文化編碼方式和無意識的世界之間。舒瓦伯教授也說明自己理論之人文傾向,並比較其所持模式與德勒茲(Gilles Deleuze)及李歐塔(J-F Lyotard)等非人文模式之異同。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