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三言」故事中佛教死亡思惟探索--超越因果輪迴後的涅槃世界=On Buddhist Ideas about Death in the San-yen Stories |
---|---|
作 者 | 金明求; | 書刊名 | 中華佛學研究 |
卷 期 | 5 2001.03[民90.03] |
頁 次 | 頁441-463 |
分類號 | 220.124 |
關鍵詞 | 三言; 死亡; 佛教; 覺悟;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佛教追求的理想國度,與現實中呈現仙界的道教思想不同,它是在死後以生前罪惡善行的程度,來決定來生的富貴榮華,以輪迴轉生過程中不斷積累的「業」來決定來生。佛教思想目標尋求「解脫」,就是能離「苦」得「樂」,獲得「真正的自由」。《三言》中含有佛教死亡觀的作品,都因覺悟生命的本質,而進入涅槃的境界。佛教的覺悟過程,難以具體地分類為生死、情慾而簡單說明,因而精神覺悟就是精神上的一種衝擊,喚醒「自我」的過程,以產生新「自我」的動力。覺悟過程中,無論是自己直接經驗輪迴過程,或目睹別人的輪迴過程,都有強調「輪迴轉生」、「因果報應」的觀念,這些在作品裏面表現得相當豐富,經過許多時代、人物、環境來確認「業報輪迴」的事實。而人物經過佛教的磨練之後的自我,與經過試煉之前的自我完全不同,其人生觀、精神價值都已改變。現實上追求功名富貴之心、生死存亡之事,全轉化為「空」。雖然有的作品淡化「四大皆空」的觀念,但精神覺悟之後而歸於佛門,或通過佛教式考驗而得到覺悟過程來看,具有充分地呈現出以佛教式的精神覺悟來超越生死,而邁向解脫境界。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