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相關文獻
- 透視德國德意志銀行與美國信孚銀行之合併
- 金融機構合併與競爭法--美國法制與國內實務
- Unusual Presentation of Heterotopic Pregnancy: A Case Report
- 我國證券市場的現況及其展望
- Tandem Spinal Stenosis: Clinical Diagnosis and Surgical Treatment
- Role of an Outpatient Clinic in Screening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A Model for Diabetes Managed Care
- Pancreatic Pseudocyst Involving the Spleen
- 閃電擊傷:病理生理學、臨床治療與預防措施
- Epstein-Barr病毒感染合併血球吞噬症候群:一病例報告
- Hemoperitoneum Secondary to Biopsy of the Hepatic Angiosarcoma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透視德國德意志銀行與美國信孚銀行之合併 |
---|---|
作 者 | 鍾世靜; | 書刊名 | 國際金融參考資料 |
卷 期 | 44 1999.12[民88.12] |
頁 次 | 頁174-179 |
分類號 | 562.943 |
關鍵詞 | 德國德意志銀行; 美國信孚銀行; 合併;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德意志銀行迄今仍握有德國多家企業的股權。相關企業從事的業務遍及整體經濟層面。國內的使命或包袱形成了該行的保守作風,誠如其前任董事長Hilmar Kopper所言:「與德國工商業建立緊密關係,已成為本行百年經營哲學的一部份,也是當年創辦之目的。我們看重與客戶的關係,並為德國企業建構合適的架構,在在有別於英美制度」。相較上,美國的投資銀行在本國沒有甚麼使命或包袱,所以往往可以明快果斷地作出對其有利的決策;另外,歐洲銀行傾向扮演穩健的企業貸款人角色,與美國投資銀行傾向扮演積極冒險的角色不太符合;美國投資銀行的經理非但要高瞻遠矚地運籌帷幄,還須高度地投入業務運作,與歐洲銀行的作風實扞格不入。觀察德意志銀行近年來業務發展的情況,可得到如下的教訓:銀行經營的持績能力取決於其從業人員士氣的高低,異國經營文化的差異,易使合併的企業產生目標衝突、人事傾軋、命令不能貫徹的缺點;而應允員工鉅額的報酬,作為挽留的代價,會帶來人事成本的激增,遇到流年不利時,可能會帶給銀行可怕的災難;而仰人鼻息的態度,更使一些員工的氣焰為之高漲,動輒以出走要脅,帶來管理的困擾,也消弭了其他員工的士氣。又根據學術界的研究亦指出,本世紀型合併案中,雖然購併的企業希望能塑造雙贏的結局,不過實際的情況卻不是如此。在撙節成本與規模經濟的效益尚未實現前,企業文化衝突所造成的管理難題已率先浮現,真正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這個道理經理人也普遍明白,但基於好大喜功,追求近利的野心,或受迫於潮流與外界的壓力,為了迅速拓展企業規模,仍會故意視而不見,或一廂情願地以為從過去的經驗已學得足夠的教訓。如果德意志銀行不能跨越文化差異的鴻溝,培養出自身的力量,恐怕未來的美景會被今日的購併洪流給吞噬了,且讓我們拭目觀察。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