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相關文獻
- 後社會主義中國發展轉型論
- 臺灣民主化對政府經濟和社會職能的挑戰與因應
- 從國家發展與憲法變遷論大法官的釋憲機能:一九四九至一九九八
- 後共產主義時代烏克蘭之經濟轉型
- 政治民主化與經濟自由化下的政府角色調整
-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and Constitutional Reform in Taiwan
- APEC經濟自由化的心路歷程
- 公用氣體燃料事業轉投資及兼營業務處置之研議
- 後共產主義時期保加利亞的政經發展
- Is It Possible to Enterprise the Adminstration﹖ Thinking about Some Significant Problem of Government Reinventing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後社會主義中國發展轉型論=The Post Socialism and the Transition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ainland |
---|---|
作 者 | 姜新立; | 書刊名 | 東亞季刊 |
卷 期 | 30:2 1999.04[民88.04] |
頁 次 | 頁1-36 |
分類號 | 549.22 |
關鍵詞 | 後共產主義; 後社會主義; 非毛化; 非國有化; 市場社會主義; 私有化; 經濟自由化; 政治民主化;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自從一九七八年鄧小平主政並推出「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 主義」替代了「毛式共產主義」, 這種發展與轉型, 使中國大陸進入「後社會主義」( post-socialism )時期。 中國大陸的後社會主義轉型係由意識形態之解構開始,即主張對馬列主義及毛澤東思想進行 思想反思,以使黨員及群眾在思想上脫棄教條主義,在心靈上求得解放。心靈與思想的解放 ,有利於「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中共在「思想解放」上重新認識到「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是要大力發展生產力的」,由此而使中共考慮到中國的社會主義必須轉型, 並朝向「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道路發展。這種思想解放運動,西方學者稱之謂「非毛化」( Demaoization ),亦即韋伯( M. Weber )所說的「解咒」( disenchantment )現象。 中共除了在發展路線與政策做了大幅度的改變,在發展階段上也做了調整,此即中共進入「 社會主義初級階級」,並指出此一「初級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從馬 克思主義理論來看,高度發展的資本主義是進入社會主義的必要條件,因此中共所提出的「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為中共進行資本主義補課提供理論合法性基礎。這種由毛式共產主義 退回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論」的轉變,中共自稱是偉大的「歷史的轉變」。今年春天中共 甚至建議在其「憲法」中明訂中國大陸「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後社會主義中國第二個改革重點在於對「社會所有制」進行改革,此使中國大陸由純公有制 向公有私有並存的混合式社會所有制發展。此一改變使中國大陸的「非國有經濟成分」日增 , 而這種改革趨勢正湧現著某種程度的「非國有化」( denationalization )和「私有化 」( privatization )現象。 這種發展趨勢不可低估,因為此正象徵著中國大陸在逐漸脫 離社會主義「公有制」中。 後社會主義中國第三個改革重點在於政治改革。 依照歷史唯物主義( Historical Materialism ),一定「下層建築」( infrastructure )必然出現與之相適應的「上層建 築」( superstructure )。甚於此,有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應也必須進行政治改革, 如此才能使中共的新發展道路走得平穩與順當。 在理論上, 經濟自由化(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會促進政治民主化(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由此, 中國大 陸的市場經濟發展將會促進中國大陸的政治民主化,但是,後社會主義的中共領導人雖努力 於經濟市場化以求發展社會生產力,其目的是藉此為中共的政治統政治提供妥當性基礎,而 非樂意藉此促進政治的民主。由於經濟自由化可能導引出的政治民主化,對一黨專政的中共 會造成明顯而必然的政治權力獨佔上的挑戰,此將動搖中共傳統的政治統治基礎,並將威脅 到中共政權的合法性。因此,不論是鄧小平或江澤民,在政治改革上只說到政治體制改革的 必要性,並不冀求進一步的政治民主化。 今年已是中共改革開放二十年了,中國大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論是在生產力發展上,還是 社會所有制變革上,都已到了既談經濟又談政治的時候。江澤民時代的中國大陸在社會生產 力上正衝擊著國家政治力;而國家政治力也正束縛著社會生產力,因此後「社會主義中國」 在發展上最大的矛盾是經濟基礎與政治上層建築的矛盾。如果中共只做政治體制改革,無法 解決當前中國大陸社會生產力與國家政治力的矛盾,所以要不要政治民主化,正嚴厲地考驗 著江澤民政權。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