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土石流顆粒結構分選之布朗效應 |
---|---|
作 者 | 曾森煌; | 書刊名 | 建國學報 |
卷 期 | 18(下) 民88.06 |
頁 次 | 頁627-633 |
分類號 | 434.273 |
關鍵詞 | 碰撞; 顆粒; 土石流; 布朗效應;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因為土石流內部材料組成的多樣性,和流動性質的多變性之故,要明瞭土石流流動力學特性的內涵,需探討流變性質與濃度、固體顆粒間結構的鬆緊以及碰撞效應的關係,尤其顆粒碰撞的行為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筆者(1997)在模擬土石流流體內,粗顆粒上浮之對流分選現象,來探討顆粒間接觸碰撞效應時。實驗結果與knight et al(1993)有關振盪誘導顆粒狀堆積物中粒徑較大的顆粒往上升,形成粒徑篩選的實驗結果比對是能符合,偶然發現顆粒上升速度似乎有隨試體溫度升高而加快的跡象,類似布朗效應。 本文著重於從事同一堆積材料試體在不同溫度下受振盪之上升速度的變化試驗,採用粒徑3.9mm之百麗珠做為堆積材,底層堆積高度(Hd)分別為4、8、12、18cm共4種高度,於放置同粒徑不同頻色之百麗珠做為追跡珠後,上層堆積厚度(Hu)為2cm,試體初始溫度t設定為攝氏20、21、22、23、24、25、26、27、28、29、30、31度等12種溫度一共48種處理。每一處理五重復試驗得一追跡珠上升2cm所需時間(time)與試體溫度(t)之關係式如下: 1.Hd=4cm Log(time)=-0.0628*t+6.105 R square=0.824 2.Hd=8cm Log(time)=-0.0192*t+4.443 R square=0.642 3.Hd=12cm Log(time)=-0.0156*t+4.426 R square=0.278 4.Hd=18cm Log(time)=-0.0287*t+5.286 R square=0.734 可為進一步探討土石流流動力學特性之參考。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