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大眾傳播學系學生電子報的使用狀況調查 |
---|---|
作 者 | 吳永吉; 蕭惟年; 郭明碁; 黃治清; | 書刊名 | 世新印刷學報 |
卷 期 | 5 1999.05[民88.05] |
頁 次 | 頁201-214 |
分類號 | 059 |
關鍵詞 | 電子報; 電子書;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在科技發達的今日,週遭環境可說是瞬息萬變,且進步的腳步,更可說是呈加速度的狀態在前進,生活在今日的人們,只要稍微一不留神,將可能跟不上社會時代的脈動而被科技潮流所遺棄。在促使社會進步的動力中,電腦科技是功不可沒的一大助力,電腦的進步與普及,推動了網際網路的發明,而網際網路的發展,更是改變了我們許多的日常生活形態,如:消費形態的改變、市場機能的改變、競爭模式的改變(蕭美麗,1999)。也因此,對於過去許多存在的行業產生了莫大的衝擊,例如中間商,即所謂的傳統貿易商。在過去,由於外國的廠商並不了解本地需求或本國的廠商不了解對方,因此需要貿易商的存在,資訊發達以後,買賣雙方有了透明化的資訊,容易了解彼此,故買賣雙方可以自行直接進行交易,而純粹依賴資訊不透明化而存在的中間批發商將會逐漸的萎縮。另外也顛覆了許多人對傳統事物的印象,如:我國出版法規定:所謂的出版品,是指以機械印版或化學方法印製,而供出售或散佈之文書圖畫發音片視為出版品;然而卻在網際網路出現之後,將不再局限於此了。它提供了線上閱讀,更結合了文字、圖片、聲光及影像,因而豐富了出版品的內容。網際網路在幾年前還是一個新鮮的名詞,然而卻在短短的幾年內,似乎已成了眾所皆知的名詞了,由行政院國家資訊基礎建設(NII)專案小組所推動「三年三百萬網路人口」政策,也於一九九八年底達成,比預估的時間提早了八個月,網際網路驚人的發展速度,也由此可見。 另有一份調查報告指出,臺灣地區目前上網人口分佈,若以年齡層來分,12至未滿30歲的人約占百分之五十,後續的分析也指出,大專院校學生當中, 大約有77.7萬的上網人口(中國時報,1999)。而網際網路究竟有何魔力能吸引如此眾多的社會中堅分子,這是身為現代人所不能不知的。 當我們在選擇研究對象時,我們發現其中一篇文章。文中提到當美國網路書局也進入校園的同時,在美國一家名為VarsityBooks.com的網路書店,市場定位特別瞄準了美國大學生及他們對教科書的需求。商人看好這塊市場有幾個原因。第一、大學生上網的能力及頻率普遍較高;第二、大學生對價格十分的敏感;第三、市場潛力雄厚。正當其他超大型的網路書店如Amazon.com 及 BarnesandNoble.com為擴大利潤而將觸角深入其他的出版品;如音樂CD等,VarsityBooks.com卻將營業範圍及對象縮小在校園之內。此外,VarsityBooks.com還打算將其他的校園產品,包括T-shirt等商品,在很短的時間內納入營業範圍(莊昇勳www.news.com)。知名的網路媒體「電腦網路」創辦人兼總裁哈爾塞邁納(Halsey Minor)在一次的訪問中曾表示:「網際網路可做每一件事,它可做電視,它可做廣播,它可做印刷,它可做你要它做的事,它可做為你量身而製的事,它可以給任何你要它做的每一件事」(Robert H. Reid,1996);在過去,大家看到這翻話或許會覺得痴人妄想;但在現今的科技之下,將不再有人懷疑這個事實了;電子書、電子報、電子商務、網路電視....等,皆已活生生的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環境之中,且持續地在改變我們的社會;其中,發展最快速的便可說是電子報了。由中國時報管所創的中時電子報,在1996年,每日平均閱讀量的觸及已達將近百萬次,且其讀者遍怖全世界各地方,這是傳統報業所望塵莫及的,另有統計指出;在過去二十五年來,全英報紙的發行量,下跌的幅度在三千萬份到四千萬份之間,下跌率為百分之二十五(李芸玟,1996) 在此,我們希望能藉由此一報告,整合電子書及電子報的相關資訊報導,並透過問卷調查方式,來分析大眾傳播學系學生對電子報的使用狀況和接受度為何?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