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相關文獻
- 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行為之初探--以核准之國外期貨契約為例
- 以二階段共整合檢定我國期貨市場之避險功能與價格發現功能
- 我國期貨市場推出股票期貨契約之規劃與實施
- 期交所推動人民幣匯率選擇權、小型股票期貨及黃金期貨契約規格調整等介紹
- 我國期貨市場「期貨契約價差交易保證金計收方式作業」及「期貨契約當日沖銷交易減收保證金作業」簡介
- Black-Scholes Model與Constant Elasticity of Variance Model之比較
- 臺灣上市營建業運用利率衍生性金融商品避險之研究
- 我國新上市公司會計師選擇之研究--非常規交易行為之研究
- 利率交換會計問題之研究
- 從世界潮流論我國期貨市場的建制與發展
頁籤選單縮合
題名 | 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行為之初探--以核准之國外期貨契約為例= |
---|---|
作者 | 翁霓; |
期刊 | 產業金融季刊 |
出版日期 | 19990300 |
卷期 | 102 1999.03[民88.03] |
頁次 | 頁14-28 |
分類號 | 562.1 |
語文 | chi |
關鍵詞 | 衍生性金融商品; 期貨市場; 期貨契約; 交易行為; |
中文摘要 | 我國政府於民國八十一年七月十日即完成國外期貨交易法之立法程序,自八十三 年開放國人參與國外期貨的交易管道。雖然國內投資人參與國外期貨交易的時間相當短,但 交易的市場卻遍及全球五大洲18國184個期貨契約,期貨契約的標的資產種類包括利率期 貨、外幣期貨、股價指數期貨、農產品期貨、能源類期貨、金屬類期貨等。由於期貨市場在 國內仍屬於初期發展階段,而國內相關的實證研究並不多見,若能對現有的期貨交易行為有 所瞭解,應可對國內期貨交易的潛在投資人提供有用的資訊。本研究以可以取得的月交易資 料進行分析,自八十四年至八十六年的資料發現,就月平均成交量而言,美國的CBOT及 CME、日本的TGE及TOCOM、新加坡的SIMEX等五個期貨交易所是國人參與交易較為 積極的國外期貨交易所。此外,本研究驗證了三個假說,假說一驗證的是的期貨所的交易量 與台灣證券交易所價格行為之間的關係。假說二及假說三則探討各期貨交易所彼此之間交易 行為的關係。實證結果發現,期貨交易之總成交量與國內股票市場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之間 的相關係為0.52,達1%的顯著水準。換言之,國內的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之間存在著正向 的關係,當現貨市場價格上漲時,會帶動期貨市場之成交量擴大;反之,當現貨市場價格下 跌時,期貨市場之成交量會縮小。再進一步分析則發現,美洲及歐洲各交易所與國內股票市 場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之間大部分是存在著負向的關係,但亞洲三個期貨交易所(TOCOM、 TGE及SIMEX)之交易量與國內股票市場發行量加權股價指數之間則是存在著正向的關係。 若再進而探討各交易所成交量之間的相關性,則發現美洲各交易所彼此之間成交量存在著較 為正向的關係,亦即當美洲其中一交易所成交量放大時,另一個交易所的成交量也大。而美 洲與歐洲、美洲與亞洲各交易所彼此之間,有的是正相關,有的則是負相關。歐洲與亞洲、 亞洲與亞洲各交易所之間的交易行亦未發現一致的關係,其中亞洲日本的兩個交易所 TOCOM與TGE提供的期貨交易契約類型完全不同,但其相關程度很高,SIMEX與HKFE 所提供的期貨契約類型有些相同,但其交易量之間則為負相關。本研究也發現,同樣是提供 金屬期貨契約之交易所TOCOM與LME,國內投資人較為偏好參與TOCOM之交易;同樣 地,SIMEX與CBOT均為提供多樣化期貨契約之交易所,但國內投資人似乎較為好SIMEX 之契約。本研究針對國外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之關係及國外期貨交易行為有了初步的發現, 但並無法完全解釋所發現的現象,此點則有待取得更詳細的資料進行後續研究。 |
本系統之摘要資訊系依該期刊論文摘要之資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