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明清之際江南地區農業生產及其利潤--「補農書」研究史的檢討=Agricultural Yields in the Lower Yangtze Delta during the Late Mingand Early Ch'ing Period?: A Critical Discussion of the Historiography of the PU NUNG-SHU Studies |
---|---|
作 者 | 唐立宗; | 書刊名 | 史原 |
卷 期 | 21 1999.02[民88.02] |
頁 次 | 頁41-85 |
分類號 | 430.92 |
關鍵詞 | 補農書; 沈氏農書; 張履祥; 資本主義萌芽; 鄉紳論; 商品生產;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補農書》實為兩本農業著作,為清初的桐鄉張覆祥將明末沈氏的《農書》加以整理之後,編訂合成為《補農書》一書。當學者將焦點集中到明清之際江南地區的農業發展時,皆會留意到《補農書》所留下的珍貴記載。本文旨在探討近五十年來研究《補農書》的概況,從環繞《補農書》的研究回顧做起,進一步檢討明末清初江南農家的農業生產與經營。學者對《補農書》的討論,主要是針對當時農業生活、農作物、生產性質與農業經營等方面做研究,特別是在生產性質的討論上,曾對中國在明清時期「資本主義萌芽」的議題做爭論,意見分歧。而對農業經營的討論,鄉紳地主的經營方式與利潤是最為學者們所關注的焦點,但在「商品生產」的光環籠罩之下,往往強調農家的農業生產與市場經濟緊密地結合,產生出農家經營受到市場所左右的結論,甚至指責《補農書》的作者經營其實獲利甚豐,生產關係上是超經濟剝削,但卻在《補農書》上說自已經營無利。 要驗證《補農書》中提到農家的經營獲利與否,必須掌握當時攸關農業生產力的條件,亦即農家水田生產、桑地生產、集約資金投入以及雇工量與工資等四項影響成本的變數。並且要注意農家的農業經營有主、副業之分,主業是在水田與桑地的農事經營的投入,而織絹、飼養家畜、釀酒、養魚等則為農家的副業經營項目。《補農書》的作者即是將農家主業的獲利比對租地的收人之後,才有經營無利之嘆,並非是將所有其它副業的利潤合計做比較,因此《補農書》作者的看法不宜輕易地否定。 反到是《補農書》出現的時代背景較為特別,當時因為經過實學之風的刺激,士大夫展開追求試驗的探索,所以其作者是否曾受影響,即使他未親身經歷農事,但也科學性地將農家的農業經營收入作分析比較,是過去研究《補農書》的學者所從未正視討論的課題。雖然如此,由於事實上明清之際的江南農業雇工經營,已逐漸地朝向租佃經營的方式進行,可見《補農書》仍反映出當時的農家需求,也依舊是研究明清農業生產經營的重要文獻之一。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