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寬鬆化之進出口付款條件 |
---|---|
作 者 | 連佳平; | 書刊名 | 臺北銀行月刊 |
卷 期 | 28:10=336 1998.10[民87.10] |
頁 次 | 頁105-117 |
分類號 | 558.81 |
關鍵詞 | 國際準備/流動性; 名目/實質現金餘額; 貿易條件; 應收帳款收買; International reserve/liquidity; Nominal/real cash balance; Terms of trade; Factoring; Sight/Usance L/C; D/P; D/A; C.I.F./F.O.B.;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目前進出口業者討論生意時,大部份交易條件,要達成協議並不難,但每談到付 款方式,卻常觸礁而功虧一簣,這是筆者研究這個主題的主要動機。付款條件日益寬鬆,是 全球性的趨勢,變化幅度大、速度快。它帶給出口商許多風險:資金週轉困難、匯率波動、 倒帳、變相折價,對進口商則較為有利,墨西哥及東南亞金融風暴之後,此情況更明顯。筆 者利用 IMF 及我國官方之統計數據,去尋找此種貿易障礙的現象,並分析其原因。 在個體 方面,主因是業者競爭激烈;總體方面,各國外匯存底分佈不均是元兇,本文對此著墨較多 ,從資金對逃、外債、外援、到貿易條件惡化,逐一簡介。此種趨勢對我國的影響,在廠商 方面,進口商固可以獲得融通而有利於資金調度,匯率風險仍難免;但對出口商,就大為不 利了。 對全國總體 (尤其是中央銀行 ) 而言,筆者對我國外匯存底、央行外匯利息收入、 國際流動性做另一種詮釋:我外匯存底實際上並不如央行之統計數字多,而央行每年巨額之 外匯利息收入, 實際上也付出不少機會成本,此種成本之一,筆者姑且名之為 " 臺灣病 " 。賒帳盛行,則對國際流動性的增加,有很大的助益。筆者觀察及歸納出各國官、商對此趨 勢肆應之道。有些是違背市場經濟法則而失效 (如複式匯率 ),有些是缺乏適當之工具或成 本太高 (如期貨或債權買斷 ),可行之道不多。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