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明清江南市場聚落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The Study of Ming-Ch'ing Market Towns in the Lower Yangtze Delta: A Review |
---|---|
作 者 | 范毅軍; | 書刊名 | 新史學 |
卷 期 | 9:3 1998.09[民87.09] |
頁 次 | 頁87-134 |
分類號 | 545.5 |
關鍵詞 | 市場聚落; 市鎮; 城鎮化; Market town; Town; Urbanization;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全文旨在綜合檢討明清江南市鎮研究的概況。市鎮作為中國各種等級聚落之一環 ,本文先綜合敘述歐洲中古市鎮成為西方學界關注對象的起源及其意義,其次論及近代中外 學界對中國各國聚落史研究的淵源流變。這一方面提供研究者對於市鎮各自在中西發展史意 義上認知的一個參考,另一方面則可以明瞭歷史學者對於明清江南市鎮研究的學術傳承。進 入主題部份,本文綜合現有中外關於明清市鎮研究的文獻,大體歸納成五大探索趨向,分別 論其得失及未來江南市鎮研究可能發展的方向。 這五大趨向分別是: (一 ) 市鎮的起源與 定義。關於市鎮的起源部份,現有研究方向大致可區分為二:一是說明城鎮化在明清江南日 趨普及的原因;一是從歷史角度來觀察市鎮作為一種新興的聚落階層,在明以前出現的契機 及其逐步成形的過程。關於市鎮的定義,本文指出這是一個很重要但現有研究多疏於討論的 議題,影響所及文中提出一些看法。(二 ) 關於江南市鎮在明清兩代盛衰起伏的時序及數量 上的變動。歸納現有研究,江南市鎮在明清兩代興衰發展趨勢幾乎已成學者共識。問題在於 提出此一趨勢時, 一般多將市鎮不分大小一視同仁,純以總體數量變化為依歸。如何對單純 數量變化所反映的江南城鎮化趨勢加以適當的規範與界定,這是市鎮研究者須面對的一個問 題。(三 ) 江南市鎮的地理分佈趨勢,網絡與層級的關係。市鎮所在地理位置的特點,以及 市鎮長期以來在各地擴散的情形,是大多數市鎮研究者多會觸及的問題,然而一般多重描述 而輕於分析,就市鎮的空間分佈、空間結構進行具體而微的分析仍有待加強。(四 ) 市鎮的 類別、功能與活動內容。以市鎮主要商品交易內容和功能為準,學界有將江南市鎮區分為棉 、絲以及米糧專業市鎮,或生產、流通與消費三大類型。由於傳統經濟發展程度有限,市鎮 是否適於如此劃分﹖其有效性如何都值得再探討。又市鎮內部的權力組織結構、仕紳角色以 及一般社會組成等,日本學者頗有發揮。如何進一步以市鎮為中心,促進對中國傳統基層社 會的瞭解,理論與方法上都值得再深入討論。(五 ) 市鎮在明清社會經濟發展史中的作用與 意義。關於這方面,大陸學者著墨最多。但均不出五○年代以來明清資本主義萌芽解釋模式 的窠臼。市鎮作為一個具體而微的社會組成,本是瞭解明清社會經濟發展的有利線索,如何 採脫意識型態的牢籠,重新認識市鎮,進而有助於瞭解市鎮所在的整體社會,應是研究明清 市鎮的學者可捫心自問的。 |
英文摘要 | The study of Ming-Ch'ing market towns in the Lower Yangtze Delta has been one of the main trends among Ming-Ch'ing historians since the early 1980's. By surveying the current studies of the market towns, five major approaches are sorted out and examined, and their merits and disadvantages assessed.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