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老子之道」詮釋觀點的重新擬議--讀劉笑敢教授「關於老子之道的新解釋與新詮釋」與袁保新教授「再論老子之道的義理定位」後的思考=A Renew Suggestion to Interprete Lao Tzu's Tao(道)(After Reading Professor Liu's and Yun's Papers about Lao Tzu's Tao) |
---|---|
作 者 | 郭鶴鳴; | 書刊名 | 國文學報 |
卷 期 | 27 1998.06[民87.06] |
頁 次 | 頁119-146 |
分類號 | 121.31 |
關鍵詞 | 道; 客觀實體; 主觀境界; 政治; 修養; 柔弱; 剛強; 權力;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討論老子之道,學界目前大致上有二說,一為「客觀實體」說,大部分學者皆屬之;另一為「主觀境界」說,為牟宗三先生所持。客觀實體說在邏輯上不能處理《道德經》中關於修養的大量章句,而必然使老子思想陷於自身之矛盾與破裂。主觀境界說又不能妥善安頓《道德經》中對「道」之性狀與規律的客觀描述。本文則重新擬議,試圖以「理想政治之道」演為新詮,兼攝老子之道的主觀、客觀兩個面向,指出政治在長久發展下已形成興衰存亡的一定規律,此即老子所謂「常」,由此常道、規律見其客觀性;而主政者則當修道養德、致虛守靜,以了解、遵守此一常道、規律,由此見其主觀面。此一詮釋構想,似更能對《道德經》作全面而相應的解讀。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