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教師參與臺北縣國小實施「開放教育」之經驗:兩位教師的詮釋性研究=Partipicipating in Taipei County's Open Education Program: Two Teachers' Experiences |
---|---|
作 者 | 黃志順; | 書刊名 | 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 |
卷 期 | 3 1998.03[民87.03] |
頁 次 | 頁161-178 |
分類號 | 526.1 |
關鍵詞 | 國小教師; 開放教育; 教育改革; 理論與實踐; 教師思考; 詮釋性研究; 質化研究; 學校改革;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經過兩年的試辦,台北縣國小已全面實施「開放教育」,但是基層實務工作教師的 心聲與需求,卻往往最易被忽略甚至扭曲。本研究擇定某所第一批實施「開放教育」學校進 行「詮釋性研究」,對兩位參與「開放教育」之教師,長期、深入的觀察與訪談,旨在探究 實際教學過程所面臨的困境及其因應之道;詮釋兩位教師對「開放教育」的看法與轉變的心 路歷程,進而探究其理解「開放教育」的「思考方式」受哪些因素影響。 兩位老師「剛開始的感受」都頗為認同「開放教育」的理念,卻面臨到理論與實際間差 距所帶來「常規問題」、「課程與教學」現況壓力、「行政體系」的衝突以及「家長」等四個 方面的困境。一路走來歷經了許多「疑慮與掙扎」,主要是常規與學習兩方面,經過「修正 與反省」後才漸漸走出自己的路。研究發現,受到「教師信念」、「師資養成」、「校長與學校 文化」及「家長」四種因素的影響,兩位老師基於一種動態的「思考方式」理解「開放教育」: 讓孩子獲得學科基本能力要求的根本信念,對於上級要求要配合,即使有不滿也要應付過去; 有家長的支持當然最好,但至少不能打擊老師士氣;改革若對孩子有明顯助益,老師則願用 心投入;改變的發生,必須要能給予老師在教學上獲得成就滿足與實質助益,方能被認同。 教師參與「開放教育」經驗的意義在於:藉由現實與理想間落差尋求出路的經驗,來反 省教學及檢視處境;對教育決策者的啟示,則應在推動「開放教育」的同時,需要改善教育 現況並提昇學校與教師的能力,而非僅留戀於顯而易見的表面成效。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