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清代竹塹地區商業活動初探--以北門地區為例 |
---|---|
作 者 | 鄧時中; | 書刊名 | 元培學報 |
卷 期 | 4 1997.12[民86.12] |
頁 次 | 頁227-303 |
分類號 | 673.211104 |
關鍵詞 | 清代; 竹塹地區; 商業活動; 北門地區;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康熙未年伴隨移墾事業的開展,農業生產增多,居民日聚,商品的供給、需求劇 增,雍正九年開放了竹塹港專供沿海貿易,竹塹地區即以竹塹港與台郡及嘉慶年間與大陸維持 密切的貿易往來。早期商業活動的地區,多半在墾地中心與中地或寺廟附近之人口聚集處, 再則因產業發達,城市對外連絡的交通網線因而發展,對外口岸之舊港位於市區之西北方及 北方的頭前溪船運之便,竹塹的商業中心由城隍廟、內媽祖廟轉向,太爺街、北鼓樓街、米 市街、北門街,北門地區正因是大小官道、頭前溪通往北面及連絡東、西面各村落的主要 通道上,鄰近四鄉的農林山產及域外之各項加工產品皆運至北門經行郊、商舖,集中轉 (換 ) 售。北門大街既因此地利之便行郊林立,商業活動自乾隆年間發展至日據中期,一直是新 竹商業的重心。隨著土地的拓墾,人口日增,輸出之米糖及內需之雜貨、器具都增加了供需 需求,中心轉 (交 ) 換的竹塹或北門商圈,更連結區域內、外之商業中心。 至咸豐、同治 年間,新竹東南及山區陸續開發,寶山、北埔及竹東、橫山地區的腦籐、蓪草等此更具經濟 性山產集中於北門地區,致竹塹之郊商進入鼎盛時期。北門商圈的行業種類,商業規模,相 較於鹿、艋,營業種類較少且未完全分化,且常採多角經營方式 。 行商大概分為三大類,進出口貿易商 (行郊 ),街庄的座賈 (舖戶 ) 及行走負販的商人(販 仔 ),北門街街屋內以前二者為主,街外、口以擔、販之市場 (集 ) 買賣為主。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