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臺灣地區小家庭勞動供給--Nash談判解家庭決策模型之應用 |
---|---|
作 者 | 譚令蒂; 于若蓉; | 書刊名 | 經濟論文 |
卷 期 | 23:3 1995.12[民84.12] |
頁 次 | 頁299-334 |
分類號 | 542.71 |
關鍵詞 | 臺灣地區; 小家庭; 勞動供給; 家庭決策;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由於新古典聯合效用模型對於家庭決策行為隱含了許多限制,所謂的「集體家庭決策」(Collective household decision)模型遂於晚近興起,其中又以Manser and Brown(1980)以及McElory and Horney(1981)最具代表性。他們所用的分析架構,基本上,皆為合作賽局(cooperative game)的概念,而McElory and Horney以Nash談判解模型該劃家庭決策過程,更允許我們對於新古典模型進行巢式(nested)檢定。 利用1988年的「臺灣地區婦女生活狀況調查」、「所得分配調查」之合併資料,本文在McElroy and Horney之Nash談判解家庭決策模型架構下,進行了臺灣地區小家庭勞動供給行為之實證研究。主要的計量分析結果顯示:非薪資所得歸屬於丈夫或妻子,對於夫、妻之勞動供給行為會產生不同的影響效果。就妻子之勞動供給量而言,妻子之財產所得與經常性移轉所得,對其具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丈夫之經常性移轉所得,則對其具有顯著的反向影響。丈夫之勞動供給量,除了妻子之移轉所得會對其產生顯著的負向影響外,其他非薪資所得的影響效果非常有限。由此,新古典聯合效用模型之適用性,並無法通過臺灣地區資料的考驗。 |
英文摘要 | A key issue that separates bargaining from neoclassical models is the treatment of income: in neoclassical models, only pooled family income matters; in the bargaining approach, who has control over various income sources matter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n empirical application of the McElroy and Horney (1981) Nash-bargained model of household decisions. Our parametric tests of hypotheses yield some evidences against the income-pooling restrictions imposed by the neoclassical model.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