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臺北成淵中學百年史與張福祿=Taipei Cheng-Yuan High School's Century of History and Chang Fu-Loo |
---|---|
作 者 | 尹章義; | 書刊名 | 臺北文獻 (直字) |
卷 期 | 177 2011.09[民100.09] |
頁 次 | 頁121-169 |
分類號 | 524.22 |
關鍵詞 | 成淵中學; 工友; 給仕; 差別待遇; 後藤新平; 張福祿;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臺北市立成淵高級中學(1897~ ),不但歷史悠久,也是一所非常獨特的學校。成淵高中的前身「給仕教場」成立於日本占據臺灣的次年(1897),是專供臺灣總督府中年少給仕(公友)進修的學校。1906年校名確定為「成淵學校」(出自《荀子、勸學篇》)並擁有獨立的校舍,是一所「官辦私營」的特種學校。特色之一:入學資格限定為在職青年;其次:是夜間上課的學校(非某校之夜間部) ;其三,入學競爭激烈,錄取率約20%;教學嚴格、淘汰率高,畢業率約為10%其四,設有預科、本科及別科,別科專門輔導學生參加「普通文官試聽」,錄取率全臺第一。 1920年之前,成淵只收日本青年。1920年以後,世界各殖民地的民族主義抬頭,臺灣人反支配、反差別待遇的抗爭運動勃起,爭取受教權有成,日本統治者才打開「內臺共學」的窄門。極少數、最優秀的臺灣在職青年終於能擠進成淵。1937年以後,日本對中國發動全面侵戰戰爭,在臺灣的日本青年多半徵召入伍,成淵學校逐漸轉變成培育臺灣青年的搖籃。 光復之初,日本人遣送回國,原任底層工作的成淵畢業生,適時遞補日本人的空缺,成為臺灣社會的中堅。由於他們有豐富的實務經驗、良好的人際關係,又兼通中、日語言,滄桑巨變成為千載難逢的良機,「蛟龍得雲雨,不復池中物」,很快的就晉身臺灣社會各階層的領導人物。 張福祿是成淵學校本科第25屆(1933年)畢業生,和眾多傑出校友一樣,是成功的企業家。1997年參加冠蓋雲集、盛況空前的百週年校慶之後,捐獻鉅金成立「財團法人成淵校友教育基金會」,幫助貧苦青少年接受學校教育,是校友回饋母校最卓榮的奉獻,實踐成淵的創校精神,不但是校史上輝煌的一頁,也受到國家元首的公開表揚。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