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林亨泰五○年代符號詩的生產及其文化位置評議=A Study on the Production and the Position of Culture of Lin Heng-Tai's Poems of Codes in the 1950s |
---|---|
作 者 | 吳孟昌; | 書刊名 | 當代詩學 |
卷 期 | 6 2010.12[民99.12] |
頁 次 | 頁1-25 |
專 輯 | 臺灣詩史專號 |
分類號 | 863.51 |
關鍵詞 | 林亨泰; 符號詩; 紀弦; 現代詩; 雷蒙.威廉斯; 文化研究; Lin Heng-Tai; Poetry of codes; Ji Xian; Modern poetry; Raymond Williams; Cultural studies;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林亨泰於五○年代創作的符號詩,是他在戰後歷經跨語障礙而後重返詩壇的「叩門」之作,也是他至今最常被提起的代表作。本文主要從他少年時期詩創作的養成背景,及他與紀弦的《現代詩》季刊的關係,還有他在紀弦發起的現代派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嘗試借用雷蒙•威廉斯的「文化三元動態結構」,釐清他這一系列的作品在文化上所處的位置。結果發現,他這些自稱反叛反共文藝的詩作,在當時整個文化場域中,並非與主流的反共文藝分處於勢不兩立的對立面,其形式、技巧的「前衛」、「創新」,仍屬於不觸及國家文藝政策底限下所進行的生產。因此,若以威廉斯的話語來形容,這些詩作只是主流文化下的新面向而已,並不充分具有將主流文化取而代之的新興文化的色彩。 |
英文摘要 | Lin Heng-Tai’s poems of codes in the 1950s are his masterpieces to return to the parnassus after World WarⅡ.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osition of culture of these poems by using Raymond Williams’s theory about the dynamic structure of cul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novel pomes and the anti-communism literature are not in opposite positions.These poems are merely new phases of the dominant culture,and they do not have the color of the emergent culture.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