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張大千早期 (1920~1940) 的青綠山水:傳統青綠山水在二十世紀的復興=The "Blue and Green" Landscape Painting of the Early Period (1920~1940) of Chang Dai-chien: A Revival of the Traditional "Blue and Green" Style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
---|---|
作 者 | 馮幼衡; | 書刊名 | 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 |
卷 期 | 29 2010.09[民99.09] |
頁 次 | 頁217-251+253-268+273 |
分類號 | 944.4 |
關鍵詞 | 青綠山水; 抽象表現主義; 淺絳山水; 沒骨; 借古開今; 集大成; Blue and green landscape painting; Abstract expressionism; Lightly-colored landscape painting; Boneless style; Creation of a new style based on classical elements; The great synthesis;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張大千 (1899~1983) 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家中使用色彩最為成功的畫家之一,他晚年所發展的潑彩山水,色彩鮮豔大膽,形式或狂飆湧動,或沉潛深邃,時人皆以為受到當時席捲全球之抽象表現主義 (Abstract Expressionism) 之影響,然而回顧他一生風格的形塑,就會發現實則他早年約1930年代左右,就已開始有系統的將中國歷史上的用色方法,一一吸收至自己的「青綠山水」中,因之他一生所繪的著色山水,放在歷史的脈絡中,既可視為一項傳統「青綠山水」在二十世紀的復古,也可視為「青綠山水」在二十世紀的復興。 他早期 (1920~1940) 的青綠山水深受石濤 (1642~1707) 及董其昌 (1555~1636) 的影響,從前者他得到線條與結構,從後者他習得用色的方法,尤其是仿古人—唐代揚昇 (活動於 713~741),六朝張僧繇 (活動於500~550) 的「沒骨」山水,也就是不見線條,只重顏色的山水。除此而外,晚清自海上畫派以來至民國,畫壇上重視色彩的風氣有增無減,張大千此時期青綠山水中的紅色山頭,很可能便是受到任伯年 (1840~1896),與齊白石 (1864~1957) 重用硃砂及洋紅的影響。而廣泛吸收學習的他,又繼金城 (1878~1926)、吳湖帆 (1894~1968) 之後,向唐代李思訓 (651~716) 及宋代王詵 (1048~約1104) 之青綠山水取經。所以此時張大千醒目耀眼的大紅(硃砂)與大綠 (石綠) 堆疊之青綠山水,反映的正是二十世紀以來,各家藉仿古人的沒骨、青綠,而提倡色彩的大勢所趨。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