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社群流徙與信仰遷移:新加坡的安溪移民與城隍廟的分靈活動=Migration and Beliefs: The Singapore Anxi Migrants and "Spirit Separation" Activities of the City God Temple |
---|---|
作 者 | 李焯然; | 書刊名 | 成大歷史學報 |
卷 期 | 36 2009.06[民98.06] |
頁 次 | 頁51-76 |
專 輯 | 東亞歷史變遷專號--族群、遷徙與文化(下) |
分類號 | 272.22 |
關鍵詞 | 城隍; 分靈; 安溪; 清溪顯佑伯主; 韮菜芭城隍廟; City God; Separation of spirit; Earl Xianyou of Qingxi; Anxi county; Koo Chye Sheng Hong temple;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中國的城隍神是掌管保衛城池、負責興旺市集的神靈。城隍信仰起源於人們對自然界的崇拜,被認為是守護城池的神明,而且古代“城"是指城牆,“隍"是指牆外環繞的深溝,所以城隍的概念代表特定的空間範園,城隍與城市是分不可的。隨著信徒的流徙與遷移,城隍神通過一種“分靈"的形式,由城市傳播到鄉村,乃至其他市鎮,所管轄的地域也就由此擴展開來或重新劃定。城隍信仰從中國腹地傳播到海外,也是通過這種形式完成的,其中色括了在新加坡的傳播。新加坡的華人人口是由不同的方言族群組成的,其中以福建社群居多。福建社群裡又以安j柔和南安人占大多數,與城隍信仰的發展息息相關。新加坡革菜芭城隍廟的城隍爺為福建安溪主神“清溪顯仿伯主"的第五副身。1918年間隨福建安溪移民落戶新加坡,其後遷移到羅弄芷菜(LorangKoo Chye) ,俗稱“革菜芭"'蓋菜芭城隍廟的名稱遂源用至今。但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和信仰的遷移,城隍信仰在近代移民社會中經歷了明顯的改變。原本是國家祭把成為了民間崇拜,其有特定空間意義的神祇失去了其“城市"特性,隨著信眾的遷移而分靈立廟。其地位與功能也不再僅局限於保衛城池,並逐漸朝多元性與泊蓋範園更廣泛的方向發展。城隍神原本隸屬於官方宗教與祭紀的組合部分,卻也隨時代的轉移而蛻變成為一種普及的民間信仰。本文將說明城隍信仰的蛻變和延續,並以新加坡安溪族群的革菜芭城隍廟為個案,探討城隍信仰在新加坡的殖民地社會乃至獨立後所經歷了角色與功能的轉變。這類型的轉變,不但沒有與城隍信仰原本所其有的特質與理念起衝突,而且在時間和空間的層次上,凸顯華人城隍信仰在中央與地方、中心與邊緣之間的轉換。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