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相關文獻
- 中國哲學現代之後的方向與發展:牟宗三先生兩層存有論的意函
- 當代新儒學家牟宗三先生在中國哲學底思維形態上之創闢性的建樹與革新
- 當代新儒學之回顧、反省與前瞻--從「兩層存有論」到「存有三態觀」的確立
- 牟宗三先生論圓教之根據: 無限智心
- 「新儒學」、「後新儒學」、「現代」與「後現代」--最近十年來的省察與思考之一斑
- 天臺圓教之哲學意義
- 言非吹也:論莊子之非分解的進路
- Theory of Personhood in Nishida Kitarō and Mou Zongsan: Reflections on Critical Buddhism's View of the Kyoto School
- 當代新儒家之外王之學仍有待開拓:憶先師牟宗三先生
- The Fusion of Modern Confucianism and Buddhism: Mou Zongsan's Journey from Double to Fundamental Ontology
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中國哲學現代之後的方向與發展:牟宗三先生兩層存有論的意函=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hilosophy in the Post-modern Era :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Twofold Ontology of Mou Tsung-san |
---|---|
作 者 | 李瑞全; | 書刊名 | 當代儒學研究 |
卷 期 | 1 2007.01[民96.01] |
頁 次 | 頁1-22 |
分類號 | 128 |
關鍵詞 | 當代新儒學; 牟宗三; 康康; 兩層存有論; 哲學基型; 圓教;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當代新儒家的哲學基本上是回應中國文化與哲學的現代化問題。在哲學上,可以牟宗三先生的兩層存有論為代表,展示出中國哲學現代化所達至的學理深度:一方面融會儒、釋、道三家的義理,一方面吸收西方自康德以來的哲學、知識論、邏輯數理哲學的學統,鎔鑄為通貫中西哲學的兩層存有論的龐大體系。更重要的是,當代新儒學這一步工作實是一種批判的吸收和調適上遂的建構,因此,同時超越了西方現代化中所產生的流弊。是以,當代新儒家的現代化的回應可說蘊涵了所謂後現代化的要求,而不致流於後現代化的過份強調個體的自由,以至流於非理性和相對主義。本文論析牟先生的兩層存有論如何通過調整中國哲學而上遂,對康德哲學之批判吸收,點出康德的系統有兩個預設:現象與物自身之超越區分與人是定然的有限,由此對顯,乃見出中國哲學傳統中所特有的以「人雖有限而可無限」的哲學意義,於人為有限存有處設「執的存有論」,於人雖有限而可無限處設「無執的存有論」。本文首先指出雖然康德已有兩重立法的慧識,但並未能真正正視道德之立法,使目的王國不能真實地安立。牟先生的無執存有論方真正建立道德立法之創造義。康德由知性立法所建構的現象或自然世界是一種存有,可以成功一存有論,則道德立法所創造的道德世界作為一種客觀真實的世界,道德世界的存有也可構成一存有論。牟先生並取康德所謂哲學之宇宙性的概念和哲學基型的構想,把前者詮釋為聖人即為以人體之的哲學家,並通過判教而建立儒家之圓教為哲學之基型,使哲學為可學。但是,哲學並不因此而終結,基型仍須加以日新又新之詮釋,以呈現哲學基型之面目。此外,尚有各種專題哲學,發揮哲學與人間世的結合。在後現代社會中,哲學尚需回應各種應用哲學與倫理學的課題,如正方興未艾的生命科學、電腦、奈米、大腦與意識等尖端科技的發展,掌握其所激發的許多前人所未能知見的新議題,凡此皆是各種專題哲學所需回應的課題。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