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圖寫興亡:實景山水圖在清初金陵社會網絡中的意涵=The Early Qing Social Context and Development of Nanjing Topographical |
---|---|
作 者 | 楊敦堯; | 書刊名 | 書畫藝術學刊 |
卷 期 | 1 民95.11 |
頁 次 | 頁253-283 |
分類號 | 944.4 |
關鍵詞 | 明清之際; 金陵畫派; 南京; 歷史記憶; 視覺符碼; 遺民情境;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金陵山水景物在清初所處的政治、地理、歷史等文化特質,及其特殊的時空內涵與清境網絡,成為明遺民人士在藝文創作上常見的題材,多以此地「景象」寄寓民族情感,圖寫興亡之感概。其因素約有三:一則南京乃六朝故都,有著交替興亡的歷史背景,也留下不少創歌詠的史詩和詠物詩,在中國歷史上概為突出;二則南京是明王朝開國之都,城東鐘山的朱元璋之陵寢,考陵的意義更象徵朱家王朝的符號;三則是甲申之變後,福王於南京建立短暫的弘光朝,史稱南明,其權的腐敗,處於危亡的邊際,又是勾引人對歷史的反顧於南朝陳後主「玉樹後庭花」式的金粉舊夢,具有現實政治的關照意義。因此在明遺民的筆下,山水景物多塗上蒼涼悽楚的主觀色彩,構成主客相衝突的「有我之境」,蘊含著深沉的滄桑之感與興亡之恨。以金陵城市意識與觀感為對象的實景山水圖,亦在波瀾起伏的歷史舞臺上,映現濃厚懷舊感傷的情境。因此,畫中藉以憑弔所描繪的景象,是明遺民對於易代的歷史記憶與聯想,使得與易代相關的許多事件與物象具有象徵的意涵:即如此孤寂、荒茫、幻化、迷離氛圍 中的金陵景象,在故明孤臣孽子眼中,儼然是故國土地的化身,象徵對過去明朝景象的感,來抒表憑弔懷古。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