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關於扳指=On Ban-Zhi |
---|---|
作 者 | 黃永川; | 書刊名 | 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 |
卷 期 | 27 民93.04 |
頁 次 | 頁1-26 |
分類號 | 796.9 |
關鍵詞 | 扳指; 指環;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扳指古稱決、玦、或韘,以獸皮或牙骨、玉石製作,套於拇指用助鉤弦射箭。現今留存最早的是一九七六年河南殷墟婦好墓出土的玉韘,主體呈圓筒狀,下端平齊,上端斜口,中間微鼓。周代以後,其形制乃加一缺口,與一般佩飾用的扁平玦相似,但專用於射,為射禮重要備件。 春秋戰國時代,佩韘的風氣普遍流行,尤其是漢代,其製作更精美,紋飾更複雜,件頭更大,傳世的作品也更多。 唐代以後,佩戴韘佩的風氣逐漸消失,但唐人對韘的需求依然殷切,其造型回歸單純的傳統套圈,故直稱「扳指」。善射的貴族手不離扳指,其後的元代與清代均普遍使用,尤其是清代,雖造型沒太大改變,但隨著國勢的發達與社交的熱絡,製作與佩戴扳指的風氣與意義呈現史無前例的發展,直到民國初年,一班清朝遺老及北洋軍閥中仍興替不衰,樂此不疲。 好的扳指材料講究,因其潤滑雅致,上行下效,平時手套扳指撥弄,有些借以誇耀財富,顯示地位,並可放鬆心情,消除壓力,甚至演變為與鼻煙壺之類同為上流社會交際應酬禮節所必備。本文即此研考後從文物史的觀點所作的論述。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