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頁籤選單縮合
題名 | 琮瓶的變遷=The Development of the Tsung Vase |
---|---|
作者 | 謝明良; Hsieh, Ming-liang; |
期刊 | 故宮學術季刊 |
出版日期 | 20050900 |
卷期 | 23:1 民94.秋 |
頁次 | 頁429-466+641 |
分類號 | 794.4 |
語文 | chi |
關鍵詞 | 琮; 琮瓶; 蓍草瓶; 簠; 程氏墨苑; 三禮圖; Tsung; Tsung vase; Yarrow vase; Fu; Ch'eng-shih mo-yüan; San-li t'u; |
中文摘要 | 眾所周知,將中國新石器時代至商周時期,主要用玉石製成的呈內圓外方粗管造型的器物,考定為禮書所記載的「琮」,其實是清末吳大澂著《古玉圖考》以降的說法。而所謂的「琮瓶」則是指造型模倣自玉石琮,但卻封底,可以做為瓶罐使用的器物。 本文的目的是試圖將琮瓶置於文化史的脈絡中進行考察。結論認為:一、由近代學者命名的所謂琮瓶是宋代出現的新瓶式,由於其集中出現於四川地區窖藏遺跡,推測或與當地的祭儀活動有關。二、明代後期是琮瓶的另一流行時段,當時稱為「蓍草瓶」,其既是文人書齋的清玩雅器,同時具備知天命或祈求長命富貴的象徵意涵。三、入清以後,琮瓶仍然流行,其造型和裝飾屢有創新,但已從晚明插花或插置蓍草的廣義花器,趨向單純的擺飾。其次,本文另依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針對傳世幾件景德鎮官窯琮瓶的正確名稱或具體的燒造年代進行了考察。四、日本自室町時代十六世紀以來,即以琮瓶做為茶花道的花器,被賦予「經筒」的名稱,由於其又被載入《萬寶全書》等日用百科書,因而成了家喻戶曉的插花器;十九世紀的薩摩燒甚至燒造紋樣繁縟的釉上彩繪,描金琮瓶外銷到歐洲。 |
本系統之摘要資訊系依該期刊論文摘要之資訊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