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陸象山的人格教育思想=The Lu Hsiang-shan's Theory of Personality Education |
---|---|
作 者 | 劉貴傑; | 書刊名 | 社會科教育學報 |
卷 期 | 6 2003.07[民92.07] |
頁 次 | 頁111-132 |
分類號 | 125.6 |
關鍵詞 | 人格; 人格教育; 心即理; 方寸; 良心; 存養; 剝落; 減擔;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本文首先說明人格與人格教育的意義,指出不論傳統教育或現代教育的理念,乃使學生具備高尚的人格涵養。其次敘述「心即理」是象山人格教育的理論基礎,他認為仁、義、禮、智、信是「本心」的五種善性,只要盡我之心,便與天同,只要保存一己的本心,自然就能恪遵人倫,完美人格。再者,闡述明理立心、明辨義利、堂堂作人乃象山人格教育的終極目標。當然,人格教育的目標也在使學生反求良心,在良心的指使下,學生可以表現出符合道德規範的行為。象山教導學生反省內求,革除物欲,發明本心,此即其人格教育的基本內容。在此基本內容與終極目標下,象山提出了正心、存養、立志、改過、剝落、減擔等人格教育的主要方法,來培養學生崇高的人格。正心是為學與做人的關鍵,其心正直,為學才有意義,並且有助人格修養。存養即存心養性,只要革除物欲,就能存養心性。進德修業更須立志滌蕩心蔽,使心田不被物欲所累。象山認為人有過錯,則須改正,改過遷善,亦可成為君子。剝落即清除蒙蔽本心的物欲,物欲掃盡,本心自現。滅擔即減輕精神負擔,以便回復本心。結論指陳:象山的「減擔」說對王陽明的人格教育觀點有所影響,同時也呈顯了象山的人格教育思想的幾項特色。象山的人格教育思想具有不少的合理因素,至今仍有值得借鑒之處。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