頁籤選單縮合
題 名 | 程顥對孔子「仁道」體認之大要 |
---|---|
作 者 | 張簡茂宏; | 書刊名 | 問學 |
卷 期 | 5 2003.03[民92.03] |
頁 次 | 頁43-60 |
分類號 | 125.21 |
關鍵詞 | 孔子; 程顥; 仁; |
語 文 | 中文(Chinese) |
中文摘要 | 在時間及空間多方因素之影響下,前人之思想往往異於後代而發生轉化之現象,此乃一思想體系於其延續及發展過程中,所必然經歷之多元化詮釋過程。畢竟立基於不同之時間及空間點上,二者所接收之時代概念及面臨之文化情境皆不同,因此對於同一思想體系或概念會出不同之詮釋語言,也就成為必然之思維常態。而程顥對孔子「仁」之思想之論述即是如此。 在結合《周易》與《中庸》之義理下,程顥拓增了原有論「仁」之範疇,可謂賦予先秦儒學之「仁」一種新的詮釋。其指出了「仁」所蘊涵之性質,而此特質即「生生之德」、「知覺」及「感通」,藉由這三種特質之發抒,可以產生三種「仁」之作用,而特質之存在即為證明本體之存在而存在,是故明道論「仁」之思維,必經由此特質之存在而向上尋求反證「仁體」之真實存有,而在上尋逆證的過程中,明道不僅是承續先秦孔聖論「仁」之要旨,且還提出自我體「仁」之創見,此創見之所在,即為其論「仁」之精要所在,亦為其轉化孔子「仁」之思想之絕妙處。因此,程顥之論「仁」,不僅從道德本體義切入,更由宇宙生成論的觀點來詮釋,所以於程顥之思維中,其賦與先秦儒學之「仁」一種新的生命,一種新的界定。而此界定為先秦儒學之「仁」帶來多元性之面貌。 |
本系統中英文摘要資訊取自各篇刊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