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詢結果分析
來源資料
相關文獻
- 移/安置在地--論《流離島影》四部紀錄片的地方影像美學
- 純真之歌--阿巴斯電影中的童年敘事
- 加拿大原住民紀錄片的發展概況--訪艾拉妮斯.歐本沙文[Alainis Obomsawin]
- 「敢曝」再現之單一/獨白邏輯:張藝謀攝影(照相)美學之「中國」符號的變異--以《一個和八個》及九五年短片為例
- 歷史話語與宣傳影片:巴塞羅納革命的報導
- 即使卑微,也要發光亮--談米歇爾.葛洛沃克[Michael Glawogger]導演
- 流失的記憶--訪璜.卡洛斯.魯佛[Juan Carlos Rulfo]
- Las relaciones 'intimas entre el cine documental y la historia: Los Cuatrocientos Millones y Primavera Temprana
- 臺灣新聞與紀錄片資料庫之建構與片目研究初探
- 紀錄片美學的多重面向
頁籤選單縮合
題名 | 移/安置在地--論《流離島影》四部紀錄片的地方影像美學:Dis/Placing the Local: The Cinematic Aesthetics of Place in Four Floating Islands Documentaries |
---|---|
作者 | 陳淑卿; Chen, Shu-ching; |
期刊 | 中外文學 |
出版日期 | 20021100 |
卷期 | 31:6=366 民91.11 |
頁次 | 頁158-185 |
分類號 | 987.92 |
語文 | chi |
關鍵詞 | 在地空間; 地方影像美學; 紀錄片; 真實與想像空間; 真實與再現; |
中文摘要 | 本文針對《流離島影》系列紀錄片中的四部離島紀錄片:郭珍弟:蘭嶼《清文不在家》,許綺鷰:綠島《我的綠島》、周美玲、烏坵《輻射將至》、簡偉斯:馬祖《馬祖舞影》,探討晚近臺灣新興的影像創作媒體──紀錄片一一所呈的隱藏、曖昧、想條、邊緣、災難、創傷、具爭議性的在地空間。文分四路進行:從全球與在地的互聯關係去重新戡定「在地」的意涵;從記錄片的沿革史去探討「真實」與「再現」在記錄片拍攝過程中的可能變貌;從地理像理論的發展理解《流離島影》記錄片作者特殊的方影像美學;最後進貨個別作品去進行討論。杵文認為,這些影片從女性、族裔等地者觀點出發,以一種介入而不干預的姿態,以攝影機去催生、成全「在地」空間的社會構成,使隱匿的空間得以現身,將被拋擲於現代性時間軌跡之外的地方,藉著現代化的影像科技的推手,重新安置在一備足以與當代時間接軌對話的共時定點,而在安置的同時,又將其移出於霸權空間配置的知識權力系統之外。 |
本系統之摘要資訊系依該期刊論文摘要之資訊為主。